本文摘要:摘 要:在中國各色不同的淳樸自然民居建筑文化中,各民族人經常把本族人的審美信仰等觀念,通過象征的手法,將其物化在民居建筑的裝飾結構中,以此寄托各民族人民的美好希望。比如:傣族民居建筑裝飾中墻壁上大象、孔雀等圖案是吉祥與力量的象征。以下,我們
摘 要:在中國各色不同的淳樸自然民居建筑文化中,各民族人經常把本族人的審美信仰等觀念,通過象征的手法,將其物化在民居建筑的裝飾結構中,以此寄托各民族人民的美好希望。比如:傣族民居建筑裝飾中墻壁上大象、孔雀等圖案是吉祥與力量的象征。以下,我們著重分析中華傳統民居建筑裝飾的文化表達,為傳統民居建筑裝飾文化與現代建筑裝飾融合發展提出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傳統民居;建筑裝飾;表達
一、引言
中國傳統民居的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域特征、氣候環境及生態建筑材料等,深刻反映了當時勞動人民與自然環境斗爭的經驗,并且民居作為中華文明傳承的重要載體,見證著歷史文明的發展歷程。而傳統民居中的建筑裝飾符號成為了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標志之一。由于疆域遼闊、歷史悠遠,使我國的各地區傳統民居都有其特有的文化色彩、建筑特征,這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傳統民居裝飾的文化表達方式,也能夠生動反映不同地區當時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鋼筋水泥澆筑而成的城市建筑發展過程中,如何挖掘中國傳統民居裝飾的優秀文化,將歷史藝術內涵與現代審美相融合,是現如今城市建筑發展與完善過程中需重點研究的問題。
二、中國傳統民居建筑裝飾的文化內涵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現代的經濟建筑多表現為高樓林立,宏偉大氣但缺乏特色。且在城市建筑中的裝飾中也較為單一枯燥,未能體現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此現象逐步引起了現代建筑學家的重視,越來越多的社會群眾開始重視傳統民居建筑裝飾的藝術價值,從中汲取優秀藝術成分,使城市建筑更加具有特色與神秘感。
中國地域廣闊,民居建筑裝飾的文化意蘊豐富。例如:在具有“八百里秦川”美譽的關中地區,其民居建筑特色為古樸恢弘,以木梁為重,注重采光,多為傳統的四合院。為關中民居增添色彩的當屬民居建筑中的裝飾文化,民居屋檐加飛櫞,多用雕磚與鏤空瓦片進行裝飾,且在雕刻的過程中,其并不追求材料的貴重與色彩的華麗,而是重視雕刻技藝的高超。因此,在關中地區的傳統民居建筑裝飾中,任意一段花墻、一扇門窗甚至一塊磚瓦之上的精美雕飾,都深刻體現出該民居主人高尚的人生道德理想及審美價值文化需求。
三、中國傳統民居建筑裝飾的特征
(1) 深受中華文化影響。我國傳統民居的建筑表現形式雖豐富多彩,共同的中華文化底蘊與地區民俗信仰的結合,使得中國傳統民居在個性中又隱藏著共性。究其根源還是深受中華文化的影響。在中國歷史上由于森嚴的等級制度,在府邸建設中建筑裝飾都具有明確的文化內涵。例如:“龍”的建筑裝飾只能在皇帝寢宮才能被使用;獅子石雕經常用于裝飾官邸門前,主要是因為在中華文化中獅子是權威與威嚴的象征,現如今獅子石像也經常使用于檢察院建筑門口。此外,裝飾部件的明黃色也只有皇帝才可以使用,普通勞動階級是禁止使用的。這些傳統建筑裝飾的文化差異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當時中華文化的顯性特征,對后世研究傳統文化有著重要作用。
(2) 實用性與美觀并存。中國傳統民居建筑裝飾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建筑藝術價值。其不僅是社會群眾在與自然斗爭中創造出來的產物,有較強的實用性,能夠滿足民眾的生活需求,也是社會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環境下民俗信仰的表現,有較強的審美價值。例如:張家口蔚縣西部的暖泉鎮,是典型的明清風格古民居建筑群。該民居建筑全部都是磚木結構,白灰青磚墻體,其在建筑裝飾上著重于屋頂起脊吻獸,以及門窗色彩、門樓雕琢方面。暖泉古民居建筑的所有房層全向本院內開窗,不僅有較強的通風功能,還具有防盜功能,且其門窗裝飾的精雕細琢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與不朽的藝術價值,蔚縣古民居建筑裝飾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力。
(3) 地域民俗文化濃厚。我國傳統民居的建筑裝飾在發展過程中不僅深受中華主流文化的影響,還受到民族地域環境與氣候的影響,這都導致我國傳統民居有著各種各樣的地區特色。比如:由于潮汕人多地少,是典型的聚族而居,有較強的宗族意識。其在建筑民居時較為重視建筑群的宏偉以及裝飾工藝的精湛,深刻表達了潮汕先人對精致生活的追求。在潮汕的民居建筑裝飾中尤為注重房頂裝飾景觀。潮汕的手工藝術家用色彩斑斕的碎瓷片制成各種戲曲人物、鳥獸魚蟲、吉祥瑞獸等造型,這些房頂建筑裝飾色彩鮮艷、形象生動。其建筑的文化表達不僅在房屋屋頂上,其在大門兩邊會裝飾各種不同的象征吉祥的壁畫與浮雕,左彩繪右浮雕將潮汕民居工藝巧妙地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體現了濃重的極具潮汕色彩民居裝飾風格。
四、探究傳承中華傳統民居建筑裝飾文化的途徑
(1) 轉換和加工傳統民居建筑裝飾元素,提高現代建筑裝飾實用性。我國傳統民居建筑裝飾的文化表達形式多樣,也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與歷史文化價值意義。在傳承中華傳統民居建筑裝飾文化時,應該與現代建筑裝飾的發展靈活銜接。城市的現代建筑根據當地傳統民居建筑裝飾的文化特色做出改良與創新。在汲取傳統裝飾文化時,還要結合現代建筑裝飾材料的特點進行轉換和加工,設計出環保高效又極具審美價值的建筑裝飾,以此優化傳統民居建筑裝飾在現代建筑中的傳承形式。
(2) 提取傳統民居建筑中的藝術內涵,增強現代建筑的文化底蘊。傳統民居建筑裝飾文化的形象表達都是運用多種文化元素進行有機組合,因此在現如今傳統建筑裝飾文化的傳承過程中,設計師在進行現代建筑設計時,可以提取傳統民居建筑裝飾文化中的多種元素進行排列組合,在增強現代建筑文化底蘊的同時更新傳統民居建筑裝飾文化的價值。例如:由于地理環境氣候因素,北京多為尺度合宜、庭院方闊的四合院,深受封建社會宗法觀念的影響,北京四合院在裝飾中最為常見的是橫線與豎線按照規律進行排列組合的“步步錦”圖案,表達了社會群眾渴望進步與盼望錦繡前程的愿景。現代建筑設計師在進行北京城市建筑設計時,可以將挖掘“步步錦”裝飾中的藝術內涵,將其與北京現代建筑靈活銜接,增強現代建筑的文化蘊意。
(3) 加大傳統民居保護力度,培養民居建筑裝飾人才。傳統民居建筑裝飾作為我國物質歷史文化的組成部分,在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其種類較多,體現了我國各民族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也反映了當時歷史文化發展格局,藝術文化價值十分豐富。藝術創造來源于群眾生活實踐又高于實踐,因此在保護和發展傳統民居裝飾的過程中,要注重民居建筑裝飾中文化與社會群眾需求之間的互動,深入挖掘傳統民居建筑裝飾的藝術文化價值,找出民居建筑裝飾與民族群眾的感情共性基礎,立足于感情共性加大文化宣傳,以此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傳統民居建筑保護環境,提高現代群眾對民居建筑裝飾文化的了解,并且加強傳統民居建筑裝飾手工人才的培養,為更好發展民居建筑裝飾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從而有效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
五、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民居建筑中的裝飾部分是民居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入挖掘民居建筑裝飾的精髓文化,不僅是保護傳統民居建筑的重要途徑,也是日后更好地研究我國傳統建筑文化的有效方式。因此,在現如今的城市建筑改革中,要尋求多種途徑,積極探尋傳統民居建筑裝飾的文化表達形式,將傳統建筑裝飾文化與現代科技材料有機統一,促進我國現代城市建筑的文化底蘊發展的同時促進傳統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實現傳統文化與時代科技共贏。
參考文獻:
[1]張纓.中國傳統建筑中的裝飾藝術[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學科出版社,2005(3).
[2]唐聞萃.傳統民居建筑裝飾藝術及造型的意義研究[J].山西青年, 2016(13).
推薦閱讀:《新材料新裝飾》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系由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院承辦、陜西省建筑材料工業總公司主管主辦的科學建筑、建材、裝飾設計類國家級綜合性學術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zlw/18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