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針對寧夏黃河流域所包含的幾類主要水體中存在的水環境問題、壓力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寧夏入黃主要支流超標污染物種類眾多,需通過全流域的綜合治理改善水環境;農田退水溝主要通過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減少入黃污染物等措施,同時在末端采取水
摘要:針對寧夏黃河流域所包含的幾類主要水體中存在的水環境問題、壓力及對策進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寧夏入黃主要支流超標污染物種類眾多,需通過全流域的綜合治理改善水環境;農田退水溝主要通過提高農業現代化發展水平,減少入黃污染物等措施,同時在末端采取水環境生態修復措施改善水環境;山洪溝可通過強化相關水利和水保措施從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環境;綜合排水溝需要采取源頭控制、過程阻斷、末端治理的全流程污染控制措施,才能實現水質的改善和水環境良性循環。
關鍵詞:寧夏黃河流域 水環境 問題及對策 建筑論文
1背景
流域綜合規劃是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編制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的總體部署,是指導流域進行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防治水害等水事活動的綱領性文件,也是政府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規范流域水事活動、實施流域管理與水資源管理的重要依據。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進行了兩輪流域綜合規劃:20世紀50~60年代,針對我國洪澇旱災害十分嚴重、江河水系格局紊亂、恢復生產與發展需要,開展了以河流治理為主的第一輪規劃;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社會經濟高速發展、水資源開發及資源綜合利用,又開展了以綜合利用為重點第二輪規劃。
2以往流域綜合規劃相對滯后
以往流域綜合規劃,在指導流域治理、開發、保護和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主要江河的防洪能力、調蓄能力和供水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有力地保障和促進了流域經濟社會的良好發展。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流域治理開發和保護管理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作為指導流域治理開發和保護管理的綱領性文件,流域綜合規劃所面臨的外部環境和規劃對象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流域綜合規劃相對滯后,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主要表現在:①規劃水平年已到期或即將到期;②以工程布局為重點,對資源環境等因素重視不夠;③對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認識不足,以開發治理為導向,資源配置、節約、保護內容薄弱;④對河流(河段)的綜合功能定位研究少,不能體現政府目前的主體責任與意愿,體現國家意志不夠;⑤流域綜合管理方面內容薄弱,難以合理規范和有效管理涉水涉河行為等。
3以往流域規劃已不能適應新形勢
3.1 經濟社會狀況發生了深刻變化—給流域規劃帶來新需求
①經濟快速發展,階段不同對流域規劃要求不同(GDP快速增加、人口增加、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城鄉發展差距大、區域發展不協調、資源環境問題突出;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與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能源、資源、環境、技術的瓶頸問題日益突出。經濟社會發展進入經濟體制深刻變化、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關鍵時期)。
②水資源需求急劇增加,排污量不斷增加。
3.2 流域狀況發生了深刻變化—流域規劃面臨新挑戰流域情勢顯著改變,水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更加突出(全球氣候變化;人類活動影響;流域下墊面變化;對河流調控能力顯著提高,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有較大幅度提高,北方許多河流水資源開發利用超過了允許的上限,已遠遠超過上一輪流域綜合規劃確定的目標;部分流域降水和水資源的轉換規律發生變化,在北方地區尤其突出;流域的生態與環境普遍惡化)。
3.3 流域水事矛盾不斷變化—帶來新壓力水資源供需矛盾更加尖銳,生態用水被擠占,水污染及水質惡化嚴重,水生態環境惡化,水資源承載能力、水環境承載能力壓力巨大。
3.4 資源開發利用機制發生變化—帶來新機制政府與市場職能的重新界定;資源權屬管理與資源開發行為分離;資源利用的部門分離;規劃定位、功效發生變化。
3.5 政策環境發生了深刻變化—提出新要求為了應對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黨的十六大之后中央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調整,十七大進一步提出了明確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視民生問題;建設創新型國家。
4任務緣由
近些年來,水利部黨組根據黨中央確定的“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部署;提出了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轉變的治水新思路。根據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河流狀況的變化以及治水理念的轉變,為了解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流域性重大涉水問題,維護河流健康,促進流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水利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決定開展流域綜合規劃修編工作,并得到國務院的肯定。
為做好全國流域綜合規劃工作,水利部下發了《全國流域綜合規劃任務書》,并于2007年12月6-8日在北京舉辦了全國流域綜合規劃培訓班,2008年4月10-11日在北京舉辦了全國河道(湖泊)岸線利用管理專項規劃培訓班,提出了流域綜合規劃、河道(湖泊)岸線利用管理專項規劃技術細則及工作大綱。黃河水利委員會根據水利部的工作部署,為了做好黃河流域綜合規劃,黃委會編制了《黃河流域綜合規劃修編任務書》,并得到水利部批準,下發了《黃河流域綜合規劃修編省區工作意見》和《黃河流域支流規劃工作意見》及《黃河流域綜合規劃修寧夏配合工作內容及計劃》,對黃河流域各省區的具體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寧夏地處黃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帶,地跨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兩個地形區,全區地貌自南而北分為黃土丘陵溝壑區、一般山丘區、臺地和寧夏平原四個類型區,國土總面積51800(66400)km2,山區和丘陵溝壑區面積占全區總面積的1/2以上。按干、支流劃分,黃河干流左右岸諸溝流域面積18011km2(其中黃河左岸諸溝1262 km2;黃河右岸諸溝6067km2;引黃灌區6573km2;賀蘭山東麓4109 km2),一級支流清水河流域面積14481km2(其中寧夏境內13511km2),苦水河流域面積5218km2(其中寧夏境內4942km2),紅柳溝流域面積1064km2,葫蘆河流域面積3281km2,涇河流域面積4955km2(涇河干流1050km2;馬蓮河775km2,洪、茹、蒲河3313km2,涇河、葫蘆河屬渭河流域),祖厲河流域面積597km2,鹽池內陸河流域面積5032km2,甘塘內陸區407km2。
自治區黨委、政府對黃河流域綜合規劃修編工作高度重視,自治區黨委陳建國書記在《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水利部關于開展流域綜合規劃修編工作的意見》(國辦[2007]44號文)上就做好黃河流域規劃修編寧夏境內工作做了專門的批示,要求加強組織領導,務必做好這項工作。自治區人民政府成立了以政府秘書長為組長,發改委、水利廳主要領導為副組長的規劃修編工作協調和省際協商機構,人員名單已上報黃委會。自治區水利廳成立了以廳長為組長,副廳長為副組長,相關部門和項目市縣為成員的規劃修編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成員名單以寧水發[2007]81號文上報水利部。
哪個期刊發論文快?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zlw/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