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8ggge"></abbr>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pre id="8ggge"></pre>
  • <s id="8ggge"><dd id="8ggge"></dd></s>
    <s id="8ggge"><dd id="8ggge"></dd></s><cite id="8ggge"><tbody id="8ggge"></tbody></cite>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建筑論文》 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研究現狀與展望> 正文

    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研究現狀與展望

    所屬分類:建筑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1-12-15 11:05

    本文摘要:摘要:旅游資源的識別與評價是開展廢棄礦區旅游規劃與開發的重要基

      摘要:旅游資源的識別與評價是開展廢棄礦區旅游規劃與開發的重要基礎。采用文獻綜述法和歸納分析法全面梳理國內外廢棄礦區旅游資源價值評價研究成果,系統分析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識別、評價體系構建及評價方法。研究發現,目前對于廢棄礦區旅游資源的認識僅停留在礦業遺跡、礦業遺產層面,缺乏對礦區天象、氣候等自然資源及人文資源的重視;旅游資源的評價仍以資源為導向,且對于反映廢棄礦區資源特殊性的評價指標缺乏足夠的重視。未來廢棄礦區旅游資源價值評價應加強旅游資源的全面識別,增加生態可持續性、安全性和利益相關者關系等評價指標,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分步驟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同時要創新評價方法,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關鍵詞:廢棄礦區;礦業遺產;旅游資源;評價

    旅游資源論文

      廢棄礦區是AbandonedMiningArea隸屬于棕地Brownland的一種土地類型,是因采礦活動MiningActivity占用、破壞后棄置不用的,未經處理而無法使用的用地,由一個或多個礦山構成,涵蓋礦業生產與生活所占用的空間[1]。近些年來,隨著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去產能的不斷深入,很多礦區退出生產,并由此帶來一系列經濟、社會和生態問題,嚴重地威脅著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廢棄礦區經濟轉型發展已成為其所在地亟待解決的問題。

      旅游產業是綠色朝陽產業,以其帶動性強、滲透性廣的特點,在促進廢棄礦區經濟轉型、拓寬就業渠道、優化地區產業結構、改善人居環境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被視為廢棄礦區緩解經濟衰落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有效工具。我國自2004年就開始廢棄礦區旅游開發的探索,出臺了相關政策制度支持工業旅游發展。

      《全國工業旅游發展綱要2016—2025年)(征求意見稿》提出,要在全國范圍內創建國家工業旅游示范點、工業旅游基地和工業旅游城市等;自然資源部印發的《關于探索利用市場化方式推進礦山生態修復的意見》明確了激勵政策,吸引社會投入,推行市場化運作、科學化治理的模式;文化和旅游部印發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要培育文化新業態、發展工業旅游,活化利用工業遺產。這些制度政策為廢棄礦區旅游開發提供了重要政策制度保障。廢棄礦區迎來了旅游發展的重要機遇期。旅游資源的識別與評價是開展廢棄礦區旅游規劃與開發的重要基礎。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英國、美國等國家開展了相關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旅游資源評價已逐漸成為研究熱點,在評價內容上主要聚焦于視覺質量、文化遺產價值與貨幣價值個維度[2],評價方法上主要采用定量化評價模型。我國也制定了國家標準GB/T18972—2017《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并在理論研究方面探索構建了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這些研究和實踐為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提供了重要依據。但由于廢棄礦區旅游資源具有獨特性和稀缺性特點,一般意義的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不具有適用性,并且目前廢棄礦區旅游資源價值評價尚未形成統一的評價體系[3],對旅游資源關注重點不同,研究視角不同,價值評價體系也就存在巨大差異。

      在當前形勢下,加強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識別與評價的意義重大。筆者全面梳理了國內外廢棄礦區旅游資源價值評價的研究成果,系統分析旅游資源識別、評價體系構建與評價方法選擇等研究存在的不足,結合廢棄礦區資源特點,在識別廢棄礦區旅游資源的基礎上,構建以需求為導向,分步驟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為我國廢棄礦區旅游理論研究和開發實踐提供支持。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研究現狀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主要圍繞旅游資源識別與分類、評價體系構建與評價方法選擇三個方面展開。

      1.1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識別與分類

      旅游資源是在現實條件下,能夠助力人們產生旅游動機并進行旅游活動的各種要素的總和。對于旅游資源的認識決定了資源評價的范圍。然而目前國內外尚沒有關于廢棄礦區旅游資源的權威定義。很多學者都是基于礦業遺跡的內涵與分類來認識廢棄礦區旅游資源的。

      礦業遺跡是礦業開發過程中遺留下來的與采礦活動相關的蹤跡與實物[4]。按照礦種分為金屬礦如鐵礦礦業遺跡、銅礦礦業遺跡、和非金屬礦如煤礦礦業遺跡、鹽礦礦業遺跡等;按照礦業生產活動與過程,分為探礦遺跡、采礦遺跡、選冶遺跡、加工遺跡、人文礦業遺跡、礦產地質遺跡六大類[5];按照國土資源部頒布的《中國國家礦山公園建設工作指南》將礦業遺跡分為礦產地質遺跡、礦業生產遺跡、礦業制品遺跡、礦山社會生活遺跡和礦業開發文獻史籍等五大類[7]。

      很多學者在大類的基礎上進一步分類細化,將地質遺跡、水體遺跡、周圍景觀與地質災害遺跡歸納為礦產自然遺跡。地質遺跡又分為地質構造、能源地層剖面、生物化石遺跡等[8];水體遺跡依據所在空間位置分為地上水體和地下水體遺跡;周圍景觀依據是否具有生命力分為生物景觀和非生物景觀;地質災害遺跡按災害類型分為崩塌災害遺跡、地面塌陷災害遺跡、地面沉降災害遺跡和土壤侵蝕災害遺跡等[9]。

      礦業生產遺跡主要是指礦業活動中因勘探、采掘、選礦、冶煉和加工等與生產活動密切相關的物質遺跡,分為建筑和設備個亞類。礦業社會遺跡是與礦工生活、貿易行為、文化行為等社會交往活動相關聯的物質遺跡,根據體量大小分為礦業城鎮景觀和小品建筑[1011]。礦業制品包含未加工、粗加工品和精加工品礦業制品。文獻史籍資源包括與礦業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文書實物與歷史文獻資料等[12]。

      礦業遺跡的分類研究為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識別奠定了重要基礎,但礦業遺跡的研究更注重礦業發展歷史過程中的實物留存,忽視了人文資源維度。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從礦業遺產的視角來理解廢棄礦區旅游資源。礦業遺產miningheritage是歷史上在礦業開采過程中形成的具有歷史、技術、社會、建筑或科學價值的礦業文化遺跡,包括礦場、設施和建筑物等物質文化資源,也包括工藝技術、傳統風俗、宗教信仰等非物質文化資源[13]。

      雖然礦業遺產關注了非物質文化資源,但對天象、氣候等自然資源,以及歷史上社會、經濟與文化系統發展中形成的獨特文化資源,如人事記錄、傳統節慶、精神象征等認識不足,并且并非所有的礦業遺產都是旅游資源,都會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因此,無論從礦業遺跡還是礦業遺產理解廢棄礦區旅游資源都是存在偏頗的。

      1.2廢棄礦區旅游資源價值評價

      1.2.評價體系的構建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旅游資源評價逐漸成為研究熱點,英國、美國等國家開展了相關的實踐探索和理論研究。20世紀70年代以美國為中心開展了“景觀評價”landscapeevaluation,把景觀視覺質量visualquality作為旅游資源評價的重點。

      而后,一些學者在景觀視覺研究的基礎上,將評價對象分為科學性、社會性和經濟性等個論題[14],與此相對應的是視覺質量、文化遺產價值與貨幣價值個評價維度。這些研究成果為旅游資源評價奠定了重要基礎,同時也為廢棄礦區工業遺產保護及有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據。國內外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關于工業遺產的下塔吉爾憲章2003》、GB/T18972-2017《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國土資源部《中國國家礦山公園建設工作指南2004》等都涉及了與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相關的標準和指標體系。

      在《關于工業遺產的下塔吉爾憲章》中,工業遺產價值評價指標的選擇主要圍繞歷史價值、社會價值、科技價值、審美啟智價值、獨特性價值,以及稀缺性價值。在GB/T18972—2017《旅游資源調查、分類與評價》中,資源價值評價因子設為觀賞游憩使用價值、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珍稀奇特程度、規模、豐度與幾率、完整性、知名度和影響力、適游期或使用范圍、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

      在《保護準則:歷史環境可持續管理的政策與導則》中,評價指標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具體到工業遺產特有的產業鏈、生產線、設備、設施等,同時關注了非物質遺產部分。在國家社科重大項目“我國城市近現代工業遺產保護體系研究”2017中,評價指標分為個層次,第一層是對歷史價值、科學價值、文化價值和觀賞價值進行深化提煉,第二層增加了真實性、完整性、代表性、稀缺性、脆弱性、多樣性、文獻記錄狀況、潛在價值等其他影響遺產價值的評價因子。

      在《國家礦山公園申報工作指南》中,礦區資源的選擇標準為典型性、稀有性、觀賞性、科學和歷史文化價值及開發利用功能,強調其資源具有多類別、多等級、時空完整性等特點。我國學者也構建了廢棄礦區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各研究成果選取的具體評價指標大都就旅游資源內在屬性——歷史價值、社會文化價值、科學技術價值、藝術審美價值等進行分類評價。研究指標略有不同的是,部分學者增加了對廢棄礦區外部環境評價,不同學者選擇了旅游市場、地理區位、旅游條件、環境價值等評價指標。 目前廢棄礦區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研究存在的問題表現在:

      一是評價指標針對性不強。廢棄礦區的旅游開發研究大多都是從礦業遺產的角度出發,關注了歷史價值、社會文化價值、科學技術價值、藝術審美價值等,沒有結合廢棄礦區旅游資源的特點展開;二是資源評價是“以資源為導向”展開的,沒有考慮人需求下的資源潛在用途。事實上,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的建立需要與人的需求相匹配,與潛在用途相適應。忽略廢棄礦區潛在用途,而用統一標準來衡量旅游資源價值,很可能導致錯誤的結果[27];三是對廢棄礦區生態環境、安全風險及利益相關者關系等指標缺乏足夠的重視。廢棄礦區退出生產狀態后往往存在一定的污染和安全隱患,且其旅游開發受到礦區企業、開發企業、地方政府、旅游者、社區居民等多個利益相關者的制衡。因此,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的構建應該重點關注生態環境、安全風險評價、利益相關者關系等多種因素。

      1.2.2評價方法的選擇

      常見的旅游資源評價方法包括經驗性的定性評價和技術性的定量評價。旅游資源研究領域中,首先發展起來的是定性描述法,采用景觀要素線、形、色、質和符號來描述景觀質量。隨著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和行為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不斷融入,專家評分法、訪談法和德爾菲等技術方法已應用于評價研究中[28]。近些年來,旅游資源的評價方法開始從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轉變,目前主要有模糊評價法、加權平均法、層次分析法、灰色聚類法、因子分析法等。

      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加權平均法、層次分析法等。這些方法在旅游資源的評價上雖有一定的優點,但往往因評價過于主觀而備受爭議,需要新技術方法的引入。

      2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

      通過對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研究現狀的梳理可以發現,無論是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識別,還是評價體系構建,抑或是評價方法的選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筆者建議圍繞以下幾方面進一步展開研究。

      2.1加強廢棄礦區旅游資源的全面識別

      筆者認為廢棄礦區旅游資源是指凡能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游發展所利用的企業生產場所、建筑設施、工業流程、生活環境、管理經驗、企業文化和生產成果等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的總和。廢棄礦區旅游資源涵蓋了礦業遺跡和礦業遺產中對旅游者產生吸引力的資源,還包括了礦區歷史發展形成的自然、社會與經濟系統中所涉及的資源。未來旅游資源識別可以圍繞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識別體系圖展開,從生物多樣性入手識別樹木、草原與草地、花卉地、野生動物棲息地等生物景觀;從非生物多樣性入手識別自然資源與人文資源。

      要加強廢棄礦區自然資源的識別,重點識別自然系統發展形成的地文景觀、水域景觀,特別要重視光現象、天氣與氣候現象等天象與氣候景觀。與此同時,要加強廢棄礦區人文資源的關注。廢棄礦區在礦業生產過程中孕育了豐富的人文資源。應關注礦業生產時期礦區生產活動、生活活動和社會關系的物質載體——地質報告、技術書籍、地方人物志等文獻資料和人事記錄等資源。同時,還應關注廢棄礦區中蘊含的精神象征、神話故事、宗教信仰、節慶習俗、古代傳統醫藥偏方、地文氣象諺語等資源。特別是精神象征,它是我國近現代礦業從業者艱苦卓絕創造的精神財富,涵蓋了企業精神、工匠精神、紅色精神及勞模精神等。

      2.2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研究框架

      地質遺址資源評價必須考慮主題、價值、尺度和用途。其中,明確潛在用途最為重要,其他內容都是圍繞潛在用途展開的[31]。作為地質遺址的廢棄礦區,可發展為休閑、體育、消費、研學等不同類型旅游目的地。廢棄礦區潛在用途不同,其旅游資源構成及其評價體系也不一樣[22]。

      因而,旅游資源價值評價應首先明確廢棄礦區潛在用途,立足于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結合廢棄礦區潛在開發的不同類型旅游市場機會和競爭力,明確廢棄礦區潛在用途,而后再識別旅游資源并選擇相應的評價方法進行資源價值評價。 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體系構建應本著遵循國內外準則、體現礦區特色的原則。在綜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委員會《關于工業遺產的下塔吉爾憲章2003》、GB/T18972-2017《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國土資源部《中國國家礦山公園建設工作指南2004》等基礎上,以滿足人的需求為導向,完善旅游資源價值評價指標,構建分步驟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

      2.3完善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體系

      2.3.1評價指標的完善

      廢棄礦區是廢棄的、未充分利用的、疑為或已經受到污染的礦業用地。相對于一般意義的土地而言,廢棄礦區對于自然侵蝕、地質變動等自然活動,及娛樂設施建設、旅游開發等人類活動更具敏感性和潛在威脅性[32]。因此,在對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時,應充分考慮到廢棄礦區這一特征,增加生態可持續性指標和安全性指標加以評價。生態可持續性指標主要反映廢棄礦區現存污染破壞程度和未來修復改善的可能性。污染破壞程度體現廢棄礦區負面生態環境狀態,包含土地污染、水體污染、景觀破壞、礦業垃圾等多個方面。

      修復改善的可能性主要體現廢棄礦區正面生態環境狀態,通過政策法規、財政撥款與企業注資、居民意識等方面來衡量。安全性指標主要反映廢棄礦區在旅游活動中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自然風險和設施風險。自然風險包括地質結構穩定性與復雜性、滲水事故風險、地面塌陷風險等,體現廢棄礦區相對不可控的自然因素導致的風險。設施風險包括地下空間結構安全性、井下設施安全性、通風排水系統安全性、運輸系統安全性等,體現廢棄礦區相對可控的人為因素導致的風險。

      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除了要關注廢棄礦區本體資源外,還應加強對旅游開發各利益相關者關系的重視。廢棄礦區旅游開發離不開各利益相關者的支持,礦區企業、旅游開發企業、地方政府、旅游者、當地居民等不同利益主體的參與和響應是旅游開發順利實施的重要因素。未來旅游資源評價過程中要從各利益相關者出發,明晰各利益主體與廢棄礦區資源在旅游場景下的互動關系,綜合各方利益判斷廢棄礦區旅游資源的開發價值。

      2.3.2分步驟旅游資源評價體系的構建

      未來的研究可以將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指標分為兩類:

      一類是內在的、共通性指標,即無論是開發何種類型旅游目的地,都需要關注的指標;另一類是差異性指標,主要與潛在用途密切相關的指標。然后在指標分類的基礎上,以需求為導向,建立分步驟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換言之,根據不同領域的實踐需要和細分要求,建立更為細致的評價體系。包括個步驟:共通性評價體系構建和差異性評價體系構建。

      第一步,建立廢棄礦區共通性旅游資源評價體系。如安全性、生態可持續性、各利益相關者關系、可進入性等評價指標,對于休閑、康體、研學等任何旅游開發類型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第二步,在共通性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建立差異性旅游評價體系。即結合潛在用途的現實需求建立有針對性的評價體系。潛在用途不同,指標也不同。如廢棄礦區開發為研學旅游目的地,考慮到研學旅游主要滿足旅游消費者拓展視野、豐富知識,加深與自然和文化親近感的需求,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應重點關注資源的教育潛力、知識科普價值、體驗實踐功能等;體育休閑旅游主要為旅游者提供康體、養生等服務,使旅游者身心得到發展,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應側重休閑保健功能、康體體驗價值,康體環境質量及康體旅游服務等。

      2.4創新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方法

      為了保證方法選擇的科學性和客觀性,可以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法。利用訪談、專家組討論等方式分析廢棄礦區旅游資源價值的影響因素,利用數據采集、統計分析、量化評估等方式收集、處理與分析數據。 此外,未來的研究還需要引入新技術方法來提高研究效率和質量。如綜合指數法和熵值法等在理論上已十分成熟,在其他領域也已得到廣泛使用,可用于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熵值法是通過計算熵值來判斷事件隨機性和無序程度的方法,此方法根據各項指標的變異程度來確定指標權數,相對于綜合指數法更具客觀合理性,相對于因子分析法計算過程更簡單[33]。

      綜合指數法是利用指數分析的原理,將獨立的、有一定含義的指標,概括為抽象指數的方法,此方法在景觀資源要素評價及景觀資源比較排序方面也有一定優勢。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提升廢棄礦區旅游資源評價研究方法提供了新的契機。借助互聯網、“3S”技術遙感技術,Remote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yinformationsystems,GIS、全球定位系統Globalpositioningsystems,GPS和智能手機的支持,通過用戶貢獻內容挖掘廢棄礦區旅游資源特征,分析旅游資源價值,成為旅游資源價值研究的新方法、新內容和新方向。

      3結論

      a.目前對廢棄礦區旅游資源的認識僅停留在礦業遺跡、礦業遺產層面,對于礦區自然資源認識不足,忽略了天象與氣候景觀等旅游資源,與此同時,對廢棄礦區人文資源,特別是對歷史上社會、經濟與文化系統發展中形成的獨特文化資源關注不足。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的建立仍以資源為導向,忽視了應與人的需求相匹配,與潛在用途相適應。對廢棄礦區生態環境、安全風險及利益相關者關系等反映廢棄礦區資源特殊性的指標關注不足。

      b.未來廢棄礦區旅游資源價值評價應加強廢棄礦區旅游資源的全面識別,增加生態可持續性、安全性和利益相關者關系等評價指標,構建以需求為導向的、分步驟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體系。同時需要創新評價方法,以提高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科學性。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FerronatoChiara,VianelloGilmo,FeudisMauroDe,VittoriAntisariLivia.Technosolsdevelopmentinanabandonedminingareaandenvironmentalriskassessment[J].AppliedSciences,2021,11(15):69826982.

      [2]LandorfC.AFutureforthePast:Anewtheoreticalmodelforsustainablehistoricurbanenvironments[J].PlanningPractice&Research,2011,26(2):147165.

      [3]PerezAlvares,,TorresOrtega,,DiazSimal,P.HusillosRodriguez,R.andDeLuisRuiz,J.M.Economicvaluationofminingheritagefromarecreationalapproach:applicationtothecaseofElSoplaoCaveinSpain(GeositeUR004)[J].Sustainability,2016,8(2),185209.

      [4]戴湘毅,劉家明,唐承財.城鎮型礦業遺產的分類、特征及利用研究[J].資源科學,2013,35(12):23592367.DAIXiangyi,LIUJiaming,TANGChengcai,Categories,characteristicsandutilizationofurbanminingheritage[J].ResourcesScience,2013,35(12):23592367.

      作者:汪秋菊,王玥,馬鈺瑩,張波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zlw/29092.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18精品久久久无码午夜福利| 国产麻豆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高潮了|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99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老司机精品在线| 无人在线观看视频高清视频8| 国产男女插插一级|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不卡| japan高清日本乱xxxxx| 联谊对象是肉食系警官第6话|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中文无码久久精品| 风间由美性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剧情片电影网址|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喷水| 色老太婆bbw| 性欧美黑人巨大| 人妻巨大乳hd免费看| 97福利视频精品第一导航| 欧美性猛交xxxx免费看| 国产浮力影院在线地址| 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青青| 阿娇与冠希13分钟视频未删减| 扒开双腿猛进入免费视频黄| 国产动作大片中文字幕| 久99re视频9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日韩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无码午夜人妻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国产国产东北刺激毛片对白|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小雪| 美女被免费网站91色| 欧美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亚洲人成人无码网www国产| 久久黄色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欲av| 国产三级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