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br id="8ggge"></abbr>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pre id="8ggge"></pre>
  • <s id="8ggge"><dd id="8ggge"></dd></s>
    <s id="8ggge"><dd id="8ggge"></dd></s><cite id="8ggge"><tbody id="8ggge"></tbody></cite>
    <kbd id="8ggge"><code id="8ggge"></code></kbd>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農業論文》 南朝民歌中的水鄉意象探析> 正文

    南朝民歌中的水鄉意象探析

    所屬分類:農業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2-01-08 11:34

    本文摘要:【摘要】 南朝民歌中有著豐富駁雜的水鄉意象,不僅有流水、芙蓉等水鄉物象類意象,也有采菱、推櫓等水鄉事象類意象。 水鄉意象作為民間歌者情感的生發物和載體承載著其精神世界,蘊含著無限的意義,通過對其仔細地分類和研究,探析出江南的風土人情、避世的貴族文人心

      【摘要】 南朝民歌中有著豐富駁雜的水鄉意象,不僅有流水、芙蓉等水鄉物象類意象,也有采菱、推櫓等水鄉事象類意象‍‌‍‍‌‍‌‍‍‍‌‍‍‌‍‍‍‌‍‍‌‍‍‍‌‍‍‍‍‌‍‌‍‌‍‌‍‍‌‍‍‍‍‍‍‍‍‍‌‍‍‌‍‍‌‍‌‍‌‍。 水鄉意象作為民間歌者情感的生發物和載體承載著其精神世界,蘊含著無限的意義,通過對其仔細地分類和研究,探析出江南的風土人情、避世的貴族文人心態、具象的水鄉思維方式以及江南以溫柔婉約為美的審美偏好‍‌‍‍‌‍‌‍‍‍‌‍‍‌‍‍‍‌‍‍‌‍‍‍‌‍‍‍‍‌‍‌‍‌‍‌‍‍‌‍‍‍‍‍‍‍‍‍‌‍‍‌‍‍‌‍‌‍‌‍。

      【關鍵詞】 南朝民歌; 水鄉意象; 水鄉文化

    民歌水鄉

      從南朝民歌中的水鄉意象入手,采用整理歸納法和意象詮釋法,挖掘出南朝民歌具有的地域特色以及這些水鄉意象背后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

      一、南朝民歌概況及水鄉意象概念界定

      南朝始自宋武帝劉裕建立宋直至隋文帝楊堅滅陳,約170多年。 南朝處于長江中下游平原,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大膽奔放的民風孕育出婉轉纏綿的南朝民歌。

      南朝民歌多收錄于郭茂倩的《樂府詩集》 ①中,據《中國詩史》統計,南朝民歌存471首,吳歌十曲共321首; 西曲存三十五曲,可考二十曲,共計142首; 神弦歌十一曲,共計18首。 [1]

      從產生地區看,《樂府詩集》載:“吳歌雜曲,并出江南。 東晉以來,稍有增廣。 其始皆徒歌,既而被之管弦。 蓋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陳,咸都建業,吳聲歌曲起于此也。 ”[2]吳聲歌曲產生于都城建業及其周圍的江南地區。 又《樂府詩集》載:“西曲歌出于荊、郢、樊、鄧之間,而其聲節送和與吳歌亦異,故依其方俗而謂之西曲云。 ”[3]西曲產生于江漢流域,包括荊、郢、樊、鄧等主要城市。 內容上,南朝民歌大多書寫男女之情,風格婉轉纏綿,大膽綺麗,曲調備受王公貴族的喜愛,在上流社會廣為流傳。

      關于水鄉意象,學界并無明確的定義,本文采用袁行霈的定義,即“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4],認為水鄉意象是在一個客觀自然的水鄉景物中融入作者主觀情意的意象群,該意象群溝通民歌與水鄉事物,給世人提供一個理想的情感宣泄渠道。

      二、南朝民歌中的水鄉意象分類

      南朝民歌中有豐富駁雜的水鄉意象,具有各種不同的象征義。 民間歌者在書寫這類意象時,或觸景生情,或移情入景,南朝民歌中的水鄉意象群較為龐雜,現將其分為水鄉物象群和水鄉事象群這兩類來探討。

      (一)水鄉物象類意象

      南朝民歌生發于長江中下游流域和江漢流域,流水、芙蓉等水鄉物象都很常見,當它們被民間歌者帶入民歌中時,常因為其自帶的審美特性能恰如其分地表達詩人的情感而產生新內涵,民間歌者利用這些特性賦予其多種比喻義。

      1.水意象

      以水寄思念。 流水連綿不斷,纏綿婉轉類似人的情思。 每當人們內心有所情思時,再觀流水,便會感時傷事。 “觀見流水還,識是儂淚流”,托女子口吻,借長江的廣袤比喻自己淚水之多,思念情人之盛。 “若欲寄音信,漢水向東流”一句,借流水欲寄音信,表達思念。

      以水喻人。 水延續不斷、東流不回,民間歌者利用這一性質將郎君比喻為流水,如“惡見東流水,終年不西顧”,借水喻人,江水東流不復還,情人也再難相見。 “莫作流水心,引新都舍故”一句,將郎心比作流水心,女子哀切地祈禱男子不要變心。 水有清濁,人有新舊,歌曰“枯魚就濁水,長與清流乖。 ”男子似枯魚,男子另覓新歡就似枯魚傾靠濁水,又以清流自喻,顯示出女子的自愛自強。

      2.芙蓉、藕、浮萍等水生植物意象

      芙蓉喻美人,芙蓉生長在南方,“團扇鄣白日,面作芙蓉光”,借芙蓉表高潔,又“但看脫葉蓮,何如芙蓉花”,描繪初長成的少女如含苞初綻的芙蓉。 “芙蓉”音同“夫容”,用其隱義來表示情人。 如“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一句,女子情真意切,男子的態度遮遮掩掩就像霧中芙蓉,曖昧不清。

      蓮、藕表相思。 蓮音同憐,表憐愛。 “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里的蓮心為相愛之心。 藕音同偶,表配偶。 南朝民歌中常有“同心藕”“并根藕”等說法,如“思歡久,不愛獨枝蓮,只惜同心藕”里的獨枝蓮、同心藕二者對比展現女子對愛情的矢志不渝。

      “浮萍”喻愛情之苦。 浮萍是江南常見的水生植物,因其無根常被用來喻指孤獨,“遙遙天無柱,流漂萍無根”,自喻漂萍寓意孤獨。 “素不如浮萍,轉動春風移”一句,自言還不如作浮萍,能順著春風在江水上漂移到情郎的身邊,可見愛情之苦。

      (二)水鄉事象類意象

      南朝民歌皆產生于江南水鄉。 《宋書》載當時的長江流域“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 絲棉布帛之饒,覆衣天下”。 城市生活繁榮,農業活動和商業活動頻繁,在南朝民歌中自然生發出一系列的水鄉事象,現將其分為兩類加以探討。

      1.普通勞作類

      民間歌者在“張罾不得魚,魚不櫓罾歸”中,借“捕魚”這一日常勞動來比喻追求異性。 “搗衣”象征思歸人,“憶郎須寒服,乘月搗白素”一句,展現出秋夜漸寒,女子心系情人,擔心其衣裳單薄,趁夜搗衣。 “輕搗只為汝”一句中的“輕搗”諧音“傾倒”,亦暗示女子為愛傾倒甘愿搗衣。

      2.渡口送別類

      南朝地處長江流域,故多渡口送別的民歌。 如“耶婆尚未眠,肝心如推櫓”,借推櫓這一來回地劃船動作喻示自己的心不停搖擺,又“江中白布帆……許是儂歡歸”,借掛白帆預示情郎歸來,展現出無限的思念。

      三、水鄉意象透視出的文化內涵

      南朝民歌中蘊含著豐富的水鄉意象,可通過水鄉意象來分析其背后隱含的思想內涵,探究南朝民歌中的水鄉文化。

      (一)展示出長江中下游地區的風土人情

      南朝除梁元帝以江陵為都城,其余均建都建康,可見南朝地處江南水鄉,百姓臨水而居。 南朝民歌雖大部分是寫男女之情,但在說情之余也描寫到江南的水鄉生活,搗衣、推櫓等,顯示出江南地區的特色風貌,南朝民歌《采菱曲》《采蓮曲》等皆歌唱出長江流域的風土人情‍‌‍‍‌‍‌‍‍‍‌‍‍‌‍‍‍‌‍‍‌‍‍‍‌‍‍‍‍‌‍‌‍‌‍‌‍‍‌‍‍‍‍‍‍‍‍‍‌‍‍‌‍‍‌‍‌‍‌‍。

      (二)透視出縱聲歌舞、逃避現實的貴族文人心態

      南朝時期,貴族偏安一隅,建業“貢使商旅,方舟萬計”“荊州物產,雍、昏、交、梁之會”,商業的發達、物質的富足導致南朝的貴族文人轉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對藝術特別是音樂和舞蹈產生空前的興趣,《宋略·樂志》有載:“王侯將相,歌伎填室,鴻商富賈,舞女成群,競相夸大,互有爭奪。 ”南渡后,中原的士族來到秀麗的江南,接觸到江南的水鄉文化,清新活潑的江南民歌率先進入他們的視野,他們不僅收集江南民歌,甚至自己創作、歌唱江南民歌,梁武帝就有《子夜四時歌》。 今天見到的南朝民歌很大程度是經過文人修飾與整理的,民歌中的許多思想與當時的貴族文人心態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民歌中女子思慕愛情、男子負情背叛的抒嘆適應于南朝貴族文人縱情聲色、猥褻玩賞的心理,對流離之苦的書寫呼應了避亂南渡的貴族文人的寄寓流離之感。 [5]所以有深夜搗衣的癡心女子,似枯魚趨就濁水的負心男子。

      (三)反映了南朝民間歌者具象的水鄉思維方式

      南朝民歌中多用水鄉意象來類比愛情,這與南朝民間歌者具象的水鄉思維方式有莫大的關系。 漢民族的傳統文化思維方式是具象性的,中國人習慣并且善于從自身的體驗出發,運用諧音、類比、想象等思維方式,來觀照身邊的客觀事物。 [6]南朝的民間歌者身處于婉轉纏綿的江南水鄉,大多性格婉轉、思想活躍、情感豐沛,在運用民歌抒情時,會不自覺地運用到身邊的事物,如在歌詠纏綿的愛情時,相比“連理枝”更愛運用“蓮心”“并根藕”“并目蓮”等; 在傾訴愛情之苦時,善用“浮萍”等,甚至水鄉里的普通勞作也能用雙關、諧音等手法來抒情,如“搗衣”“采菱”等,帶有江南特色的水鄉意象群由此形成,含有水鄉思維的創作習慣也由此生成。

      (四)體現了江南地區以溫柔婉約為美的審美偏好

      蕭滌非在《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中有言,“南朝樂府,則其發生皆在長江流域,山川明媚,水土和柔,其國民既富于情感……故其風格內容,遂亦隨之而大異。 ”[7]江南地區山清水秀,偏好溫柔婉約,追求精致美、柔弱美,不僅文人如此,民間歌者也是如此。 南朝民歌描繪的自然景物絕不會是高大粗獷的駿馬,只會是流水、落花、浮萍等,更顯精致與纖細。 南朝民歌歌詠的女子也是玲瓏精致的,她們或似“芙蓉”,或似“浮萍”,嬌艷卻脆弱,柔美又哀切,江南地區以溫柔婉約為美的審美偏好在南朝民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綜上南朝民歌中有著豐富駁雜的水鄉意象,不僅有流水、芙蓉等水鄉物象類意象,也有搗衣、推櫓等水鄉事象類意象,通過深入地探討,能夠探析出江南的風土人情、避世的貴族文人心態、具象的水鄉思維方式以及以溫柔婉約為美的審美偏好。

      注釋:

      ①本文所選的南朝民歌均出自《文津閣四庫全書·集部·樂府詩集》(第一八八冊)。

      參考文獻:

      [1]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9:191.

      [2]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出版工作委員會編委會編.文津閣四庫全書·集部·樂府詩集(第一八八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417.

      [3]商務印書館四庫全書出版工作委員會編委會編.文津閣四庫全書·集部·樂府詩集(第一八八冊)[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444.

      [4]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54.

      [5]陳橋生.論王公貴人對南朝樂府民歌的接受[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04):3-5.

      [6]詹伯慧.略論漢語方言與地域文化[J].學術研究,2015,(01):154-158.

      [7]蕭滌非.漢魏六朝樂府文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198.

      作者:李安妮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nylw/29316.html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国黄色一级大片| 国产99久久九九精品无码|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乱中年女人伦av三区| 亚洲综合精品香蕉久久网| 欧美xxxx狂喷水| 国产精品一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亚洲大尺码专区影院| 无限资源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欧美zooz人禽交免费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潮流水|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日韩在线播放全免费|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播放| 久久99中文字幕伊人| 美女大胸又爽又黄网站| 小丑joker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国产在线播放你懂的| 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精品| 草莓视频丝瓜视频-丝瓜视18岁苹果免费网 | 欧式午夜理伦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不 |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亚洲色图|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黄页网站在线视频免费| 日本中文字幕乱理伦片| 午夜国产福利在线| jizzjizz视频|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成人无码18禁午夜福利P|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免费专区| 美女扒开尿口让男生捅| 女人爽小雪又嫩又紧| 亚洲影院adc| 高清破外女出血视频| 成**人特级毛片www免费| 亚洲美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性色生活片久久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