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小分子多肽相較于大分子蛋白質而言具有利用率高、免疫原性低、合成成本低、毒性低的優良特點,其在化妝品領域具有較為突出的抗氧化、皮膚組織修復、抗細菌感染作用。對近幾年由動植物提
摘要:小分子多肽相較于大分子蛋白質而言具有利用率高、免疫原性低、合成成本低、毒性低的優良特點,其在化妝品領域具有較為突出的抗氧化、皮膚組織修復、抗細菌感染作用。對近幾年由動植物提取、人工合成、體外蛋白降解的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中的有關研究進行了綜述。并結合具體研究文獻,對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行業未來發展現狀及方向進行了簡單的討論,以期為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行業應用價值研究工作開展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小分子多肽;化妝品;抗衰老
自然界中多數生物反應、化學反應過程,均由特定氨基酸序列調控。而通過對相互作用肽序列進行轉錄,可以誘導其產生活動穩定的小片段。將上述小片段應用在皮膚細胞增殖分化、細胞外基質合成、色素沉著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用,為皮膚學、皮膚護理領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基于此,對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中的應用進行適當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藥學論文投稿刊物:《農藥學學報》創刊于1999年,是由中國農業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農藥學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報道農藥學各分支學科有創造性的最新研究成果與綜合評述,是了解我國農藥學研究動態的理想園地。
1小分子多肽概述
小分子多肽主要指小分子量氨基酸序列與人體經過多種方式結合的活性物質。由于小分子多肽對皮膚受體具有特異性,其可以在增強皮膚滲透性的同時,維持良好的性能穩定性。一般根據氨基酸殘基數目多少,可以直接將小分子多肽稱之為二肽、三肽等,而小分子多肽內氨基酸殘基數量在2~50個左右[1]。
2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中的功能性
小分子多肽具有生物活性極強、安全性能高、活性多樣、質量可控、透膜吸收性好、功效明確、序列明確的優良特點,其對正常成人表皮角質形成細胞、皮膚成纖維細胞具有較為突出的促進作用。且其可以有效提高老化人表皮細胞、皮膚成纖維細胞存活率,激發皮膚組織活性,增加基質細胞活動。進而促進皮膚膠原蛋白、透明質酸、糖胺聚糖、彈性蛋白、纖維連接蛋白合成,保持皮膚彈性。在化妝品領域具有較為突出的應用價值。
3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中的應用綜述
3.1由動植物提取的小分子多肽
由動植物提取的小分子多肽主要指從海洋軟體動物、陸地動物、海洋植物、陸地植物中提取小分子多肽物質。如劉廷強等[2]在2016年,制備了人工飼養的赤子愛勝蚓制作的體外細胞模型。通過細胞復蘇培養、傳代培養,考察了蚯蚓小分子多肽提取物LMWPEE活性。并將其應用在正常成人表皮角質形成細胞HEK中探究了其對正常成人皮膚纖維細胞HSF、HSF分泌I型前膠原蛋白的影響。通過研究得出,質量濃度為25mg/L的蚯蚓小分子多肽提取物,對正常成人皮膚纖維細胞活性促進作用呈現劑量———效應聯系。
除源自動物的小分子多肽以外,源自植物的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行業具有廣泛的應用。有關研究人員利用蛋白質水解法及葡聚糖凝膠滲透色譜法,直接從大米、甘薯、枸杞、黑豆、綠豆、麥胚、茶籽等天然植物中提取分離的活性生物多肽。如通過酶解法提取綠豆中的小分子多肽,并將其應用于皮膚表面。可得出綠豆小分子多肽不僅具有較強的抗皮膚氧化活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皮膚美白作用。此外,微生物多肽在化妝品行業也具有較為突出的優勢。微生物多肽主要指源自部分真菌,或者水生藻類的酶解產物,如螺旋藻小分子多肽等。
3.2人工合成的小分子多肽
從天然生物體中直接提取,或者蛋白酶水解獲得的小分子多肽具有穩定性差、半衰期短、體外穩定性差、純度不易提升等缺點,無法滿足化妝品精密開發制造要求。在近幾年發展進程中,隨著相關研究人員對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研究進程的不斷推進,化學合成肽庫、生物合成分子肽庫等人工合成小分子多肽方式也不斷完善。其中化學合成肽庫主要是以氨基酸為原料。利用固相合成、液相合成等化學合成的方式,進行肽鏈合成。同時加入部分非天然氨基酸,進行適當修飾處理,最終可以獲得小分子多肽高純度提取物。固態合成小分子多肽需要從羧基端逐步向氨基端進行,整體產品純化難度較小。
如相關研究學者利用FMDC固相合成法,化學合成了多肽序列。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其進行了純化,獲得了抗β2GP1神經遞質抑制類勝肽。此類勝肽可以抑制SNARE接受體的合成及肌膚的二茶酚胺、乙酰膽(acetylcholine)過度釋放。同時依據類肉毒素機理,局部阻斷神經傳遞肌肉收縮訊息促使眼角、臉部、額頭等部位肌肉放松,最終實現除皺、平復細紋的目的;而液相合成法主要利用混合縮合試劑,合成類似多肽物質。
生物合成分子肽庫主要利用DNA重組技術,通過重組DNA分子產生的工程菌,高效率、大規模合成不同類型的生物活性多肽。現階段多肽物質的真核表達、多肽物質的原核表達是基因充足合成多肽技術的主要方式。如相關研究學者以藍銅肽為依據,利用人體血漿中的三肽Gly-L-His-L-Lys(GHK)和二價銅離子較強的親和力。合成了絡合物銅勝肽(copperpeptide/GHK-Cu)。
人體血漿中的三肽Gly-L-His-L-Lys(GHK)的真核表達,可以充分激發銅(Copper)在維持身體機能中抗氧化能力、微增加血管生長能力中優勢。同時激發葡萄糖聚胺(GAGs)效用,驅動皮膚自我修補;原核表達主要利用DNA重組技術,將棕櫚小分子多肽提取物、乙酰四勝肽-5、乙酰基六肽-3等物質進行處理。研究表明,棕櫚酰寡肽(棕櫚酰三肽-1)、棕櫚酰三肽-5可以通過抑制絡氨酸酶活性,抑制皮膚組織氧化衰老。
3.3體外蛋白降解的小分子多肽
除了從天然動植物中直接提取的小分子多肽以外,從天然海洋生物或陸地生物中還可以獲取富含蛋白的物質。顧名思義,體外蛋白降解的小分子多肽主要是在動植物生物體外,利用蛋白酶水解的方式,分離出的一些含量微小的肽。其需要在純凈環境中,將獲得體外蛋白經過純化、超濾,同時進行修飾處理。如潘靜等[3]在2017年利用酶水解法,對海洋軟體動物文蛤進行了研究,得出其具有較為突出的抗氧化活性。隨后上述研究人員對海洋軟體動物文蛤水解液中活性進行了進一步分析。
得出文蛤水解液中多肽組分較復雜,且分子量大小、結構間具有較大的差異。在上述研究結論的支持下,相關研究學者進一步利用超濾法,選擇適當孔徑的超濾膜,對海洋軟體動物文蛤活性肽進行了分離提純。得出在文蛤活性多肽濃度為1.0mg/mL時,對皮膚表面氧自由基最大清除率為55.74%,可以有效抑制皮膚衰老[4]。除動物體外降解以外,植物、微生物體外也可以分解小分子多肽,如多肽皮膚抗菌素、綠豆植物激肽等。
4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中的發展歷史及前景
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行業研究主要源于20世紀初期。1900年,Gulewitsch與Amiradzibi以牛肉為提取載體,對其提取物進行檢測。得出牛肉提取物可以有效抑制氧自由基、金屬離子導致的脂質過氧化反應;隨后在1921年,Hopkins在酵母提取實驗中,首次發現了谷胱甘肽[5]。谷胱甘肽是至今為止性能較為優良的小分子抗氧化劑。其不僅可以清除皮膚組織代謝中產生的過多的自由基,而且可以抑制皮膚組織代謝中過氧化物的形成;20世紀70-90年代,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行業的研究達到了空前繁榮。
美國科學家羅倫-皮卡特在1973年發現銅肽在化妝品行業具有突出的應用優勢。將其添加到化妝品中,不僅可以刺激皮膚自行愈合,而且可以減少皮膚疤痕組織的生成;1986-1999年,ProCyte公司成立并開創了NEOVA品牌。NEOVA品牌首次將GHK.Cu應用于頭發增設、皮膚氧自由基清除、人體組織修復等模塊。隨后有關研究學者對DNA、RNA、天然膠原蛋白等大分子物質在化妝品中的應用進行了研究。經研究得出,由于人體皮膚角質層具有獨特的生理化學屏障。導致上述大分子物質僅可以發揮保濕作用,并不能透過表皮修復皮膚組織。這一發現為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中的應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在20世紀中后期一系列研究成果的支撐下,21世紀小分子多肽在化妝品中的應用研究成果斐然。如在2002年,Lipotec公司將研發的產品argireline(乙酰基六勝肽-3)申請了國際技術專利;同年Sederma公司推出了產品棕櫚酰五勝肽-3,即PalmitoylPentapeptide-3。在近20年的發展過程中,含多肽化妝品年銷售額不斷增長。但是整體多肽化妝品類型較單一,在市場中也沒有普及。再加上現階段對小分子多肽研究大多處于實驗室階段,以小分子多肽為主要成分的化妝品研究也較少。
因此,在今后小分子多肽應用過程中,可以對其在化妝品行業的應用進行進一步開發應用。以文蛤活性肽為例,文蛤活性肽在現階段主要作為醫藥產品添加成分應用,對其在皮膚自由基清除方面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全面。而文蛤活性肽在人類皮膚健康、營養方面具有著優良的效用,可添加在藥妝中,通過與適當藥劑配合,調節皮膚狀態[6]。如文蛤活性肽Merl可以降低皮膚中黑色素含量,并抑制皮膚細胞內絡氨酸酶活性,且無皮膚毒副作用,是一種優良的美白添加劑。
5結語
三肽、銅肽、棕櫚酰三肽、谷光甘肽、棕櫚酰四肽、棕櫚酰五酞、乙酰基六肽-8/3等小分子在美白抗皺、防氧化、抗衰老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特殊功能的小分子多肽也成為化妝品行業研究熱點,小分子多肽也為美白祛斑、為皮膚美容治療領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因此,在后續化妝品研究過程中,相關人員應依托現有小分子多肽研究理論。在神經遞質抑制類、承載類、信號類小分子多肽研發的基礎上,從小分子多肽特殊功能入手,加強小分子多肽美容功能研制。充分發揮小分子多肽優良效果,為化妝品行業發展提供新的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
[1]李睿,吳宗好,陳衛東.小分子多肽的來源新進展[J].中南藥學,2016,14(2):69-72.
[2]劉廷強,嚴澤民,侯冬梅,等.蚯蚓小分子多肽提取物對人皮膚細胞活性及膠原分泌的影響[J].日用化學工業,2016,46(3):168-172.
[3]潘靜,徐惠,張小蒙,等.文蛤活性肽的研究現狀及應用前景[J].科技資訊,2017,15(10):239-239.
[4]王佳,孫德群.小分子多肽類似物研究進展[J].藥學學報,2015(8):931-944.
作者:何平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lw/23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