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 要]目的 探究消化內科常見不合理用藥原因,并分析其解決方法。方法 擇取消化內科患者156例(選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前),先總結不合理用藥原因,后探析其解決方式。結果 ①患者共156例,出現不合理用藥現象共47例,不合理用藥發生率為30.13%;②47例患
[摘 要]目的 探究消化內科常見不合理用藥原因,并分析其解決方法。方法 擇取消化內科患者156例(選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前),先總結不合理用藥原因,后探析其解決方式。結果 ①患者共156例,出現不合理用藥現象共47例,不合理用藥發生率為30.13%;②47例患者中,重復用藥(38.30%)>劑量過大(34.04%)>聯用不合理(19.15%)>用藥毒副作用(8.51%),差異顯著(P<0.05)。結論 分析消化內科常見的不合理用藥原因,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法,能保障消化內科用藥有效性及安全性,促進患者早日康復,值得推薦。
[關鍵詞]:消化內科;常見不合理用藥原因;解決方法;分析
消化內科歸屬醫院重要科室,用藥劑量及種類較多。因此,于消化內科中,易出現不合理用藥現象,給臨床治療不便[1]。目前,隨著醫改的深入,患者維權意識日漸增強,為消化內科工作帶來新研究。因此,需關注不合理用藥原因,提出解決方法,進而提升了臨床用藥安全性[2]。介于此,筆者對我院消化內科常見不合理用藥現象進行分析,并制定針對性解決措施,現作如下報道。
消化論文投稿刊物:中華消化是全國性的消化專業高級醫學學術期刊,是核心刊物,以廣大消化科醫師為主要征稿對象,對從事消化科專業的臨床醫師有指導作用。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之間為研究背景時間,以我院156例消化內科患者為例。本研究符合醫學倫理,患者簽署知情書,有研究知情權,排除精神異常、意識障礙、治療依從性差以及非消化道疾病患者等。156例患者中,性別: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別有83例、73例;年齡:最大76歲,最小20歲,均值(49.12±5.39)歲;病程:最長20年,最短1年,均值(13.98±2.46)歲;疾病類型:內鏡疾病22例、胰腺疾病36例、胃腸道疾病53例,肝病45歲。
1.2方法
先收集入選患者的臨床資料,對其用藥、不良反應、預后等情況進行分析。判斷依據:《臨床合理用藥指南》;不合理用藥證據:循證醫學;研究方向:藥物適應癥、次數、劑量及配伍禁忌;合理用藥判斷依據:重復用藥、聯合用藥依據或配伍禁忌、藥物劑量與用法、藥物適應癥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入選患者臨床用藥情況,及時記錄不合理用藥現象,并制定針對性解決方案。
1.4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軟件SPSS25.0,計量資料(607e2ecbe3e16_html_12170d2e54298f45.gif ±s)t檢驗,計數資料(%)2檢驗; P<0.05,表明數據有差異。
2結果
2.1不合理用藥發生率
患者共156例,出現不合理用藥現象共47例,不合理用藥發生率為30.13%(47/156)。
2.2不合理用藥問題分析
分析不合理用藥問題,47例患者中,重復用藥(38.30%)>劑量過大(34.04%)>聯用不合理(19.15%)>用藥毒副作用(8.51%),差異顯著(P<0.05)。
3討論
3.1不合理用藥問題分析
3.1.1重復用藥
現階段,藥企研發新藥物中,雖然藥名不同,但相似藥效存有相似的化學成分。基于此,臨床醫師在予以消化內科患者開制藥方時,存在簡要看藥物說明或其名稱,就讓患者用藥,極易出現雷同藥物使用、藥物成分差異不大等現象出現,極易使患者出現較多的用藥毒副作用,增加、加重藥物不良反應,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
3.1.2劑量過大
消化內科收治的患者,通常需用抑酸藥物治療,常見有胃泌素受體、H2受體拮抗劑等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法莫替寧、西咪替丁等。上述藥物均于胃泌酸細胞作用,進而充分發揮抑制分泌胃酸的功效。倘若用藥劑量不當或過量等現象,患者因此會出現一系列不良反應,如:皮疹、腹瀉、口干等。若患者用藥劑量過大,易出現不良癥狀,不僅會增加患者身體苦痛,還會增加患者醫療費用,造成經濟負擔。例如:雷尼替丁藥物,患者口服用藥后,藥效時間過長(12h),若使用次數或劑量過多或過大,患者身體白細胞數量降低,血清轉氨酶含量日漸提升,病情嚴重男性患者的性功能會出現嚴重障礙,甚至出現精神恍惚、乳房增大的高危事件。
3.1.3聯用不合理、用藥毒副作用
臨床消化內科醫生在對患者進行治療中,為提高療效,普遍以聯合用藥治療為主。如:乳生酶、西咪替丁為常見聯用方式,二者相輔相成,不僅不會對各自療效造成影響,甚至獲得雙倍療效。聯合用藥不合理,不僅會引發藥效拮抗作用、降低藥效,還會增加毒副作用,在影響臨床療效的同時,還會對患者身體造成不利影響[4]。例如:地西泮于西咪替丁聯用中,患者會出現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
3.2不合理用藥解決方式
3.1加強用藥培訓
對于消化內科醫生來說,需定期接受用藥相關培訓,如:新藥藥理及特性、疾病與劑量配合等,并定期開展各科室聯合主題,及時掌握醫生合理用藥情況。
3.2提升醫生職業道德感
合理用藥事關健康問題,直接體現醫生職業道德感。為此,醫生為促進患者早日康復,需不斷精進醫學、用藥等專業知識[5]。并且,用藥期間,需于患者及時溝通,掌握用藥感受,有助于掌握患者病情變化。
3.3及時記錄藥物情況
新藥物入庫時,醫院應及時記錄新藥名稱、劑量、成分等情況,并且將其及時告知消化科醫生,助其掌握新藥功效、藥理等內容,便于及時用藥。
綜上所述,消化內科常見的不合理用藥情況,有:重復用藥、劑量過大、聯用不合理、用藥毒副作用等情況,為此臨床醫師應根據上述用藥問題,結合不合理用藥原因和專業知識,制定針對性處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消化內科的用藥合理性。
參考文獻
[1]戶冬梅.消化內科常見不合理用藥問題分析與解決辦法[J].中國農村衛生,2019,11(21):36-35.
[2]王云霞.基于消化內科常見不合理用藥問題的臨床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82):161-172.
[3]黃加寶,王愛平.分析鎮衛生院消化內科常見不合理用藥情況并提出解決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49):107-108.
[4]王凱寧,王文紅.中醫消化內科的臨床不合理用藥及解決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39):201-203.
[5]曹艷芳.消化內科常見不合理用藥問題分析與解決辦法[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01):101-103.
作者:黃靜 1 余婭媛 2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lw/26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