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內容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激發農村發展的驅動力,鄉村振興,法治先行。 法治作為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離不開法治護航,因此,需要進步一研究法治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保障作用。 如何通過法治手段保障鄉村振興戰略
【內容摘要】鄉村振興戰略是激發農村發展的驅動力,鄉村振興,法治先行。 法治作為我國的基本治國方略,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鄉村振興離不開法治護航,因此,需要進步一研究法治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保障作用。 如何通過法治手段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平穩、有序、健康、活力推進,需要厘清鄉村振興與法治保障的關系,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構筑鄉村振興的法治堡壘,推動法治鄉村的建設,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
【關 鍵 詞】鄉村振興戰略; 法治保障; 研究
黨的十九大提出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是農業和農村工作理論和實踐上的又一里程碑飛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戰略目標和總抓手,是全方位、全局性的鄉村發展方案,是全面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和潛能的重大國家戰略。 鄉村振興,法治先行,法治是鄉村振興戰略這艘航船的護航者。 如何發揮法治在鄉村振興戰略工程中的保障作用,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工程健康、有序、活力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使命和重要課題。
一、鄉村振興戰略和法治保障的邏輯關系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社會發展到某一歷史進程中的產物,是新時代有責任、有擔當、為老百姓謀福利的政府的戰略規劃,也是讓鄉村沐浴經濟快速發展的陽光,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一個重大國家戰略。 鄉村振興必須是法治環境下的振興,必須體現法治的力量。
(一)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法治要求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意味著黨和國家對鄉村發展給予前所未有的重視,進行了高瞻遠矚規劃,提高到了史無前例的戰略高度。 法治作為一種先進的治國原則和方式,堅持貫徹法律至上、嚴格依法辦事,要求整個國家、社會生活都必須依法而治,而不是靠任何人格權威,不是靠掌權者的威嚴甚至特權,不依個人意志為轉移。 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加強農村工作中,必須堅持法治為本,樹立依法治理理念。 由此可見,鄉村社會法治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著力點。
(二)鄉村振興戰略和法治保障的辯證統一關系
鄉村振興戰略與法治保障是辯證統一、相輔相成的。 鄉村振興戰略是推動法治前進的動力和源泉,法治是保障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的根基; 鄉村振興戰略是發展農村經濟和保障農業優化升級的“動力馬車”,營造濃郁的法治氛圍是鄉村振興戰略順利實施的可靠保障和前提條件。 切不可僅僅抓鄉村振興而忽略法治建設,也不可只重法治建設而不顧鄉村振興,而是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正確處理好鄉村振興戰略與法治保障的辯證統一關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面臨的重要任務和課題。 現階段把鄉村振興戰略提升到國家戰略的新高度,需要堅持把發展的速度、法治效率緊密統一起來,在社會穩定和法治的保障中推進鄉村發展。
二、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構筑鄉村振興的法治堡壘
鄉村振興,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系統的工程。 振興不是喊口號,是要能切切實實享受到實實在在的成果。 振興不是一時的,不是某一階段的,而是長久的系統工程,就需要讓振興的成果能夠不斷的展現并鞏固下來,成為一種常態化的發展態勢。 保障鄉村振興戰略順利、高效實施,就需要法治思維和法治力量的助推,進而構筑鄉村振興戰略的法治堡壘,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健康、平穩的有效推進。
(一)規范公權力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和國家把對鄉村發展的美好愿景積極推向現實的重大戰略。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最大驅動力就是公權力,公權力的執行者是各級地方政府。 公權力發揮積極的作用就可以使鄉村的面貌發生改變,有利于鄉村經濟、社會和文化的振興; 公權力發揮消極的作用就會破壞鄉村的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會使得“振興”走向惡性循環的方向。 如何讓鄉村振興朝著健康、穩定、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這就必須要求公權力的規范行使。 公權力的規范執行就須有法律的約束和監督,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二)培養法治思維
法治思維是基于法治的固有屬性認識事物、判斷是非、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方式。 法治思維以嚴守規則為藍本,是一種規則思維、程序思維,他強調法律的底線不可以逾越、法律的紅線不可以觸碰,任何事情必須在法定權限和程序中執行,培養規則意識、權利義務意識、程序意識。 首先是培養規則意識。
在農村,傳統的官本位、權力至上等思維定式和辦事習慣較嚴重,村干部的意志往往取代全體村民的意志,村民的法治意識淡薄,村干部和村民都缺乏規則意識。 因此,培養村干部和村民規則意識,強化村干部和村民的法治思維,是法治思維建設的重中之重。 其次是培養權利義務和責任意識。 權利和義務是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擁有權利,就要承擔相應的義務,掌握權力,就要履行相應的責任。 村干部和村民作為鄉村建設的重要力量,必須培養他們的權利義務和責任意識。 培養村干部和村民的權利義務意識,也是培育農村法治觀念的基礎。
一方面,加強村民的權利義務意識教育,讓村民清楚自己的權利,牢記自己的義務,加強村干部的責任意識教育,讓村干部清楚自己的權力,牢記自己的責任,積極踐行自己的使命; 另一方面,加大對村干部權力的制約,健全鄉村權力制約機制,監督村干部合法行使權力和積極履行義務。 村干部提升自身的法治意識,形成為村民辦事的法治思維方式。 最后是培養程序意識。 村民辦事大多依“習慣”,而不愿走“程序”,村民和村干部腦海里的程序意識淡薄,辦事往往以“方便”為導向,培養村干部和村民按法定程序辦事的意識極為重要。 一方面加強對村干部和村民程序意識的教育和引導,讓他們明白按程序辦事的重要性以及了解辦事的程序; 另一方面加大對村干部和村民辦事的監督,強化他們的程序意識,履行依程序辦事的要求。 這樣才能使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入村干部和村民心中,呈現濃郁的法治氛圍。
(三)完善立法工作
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抓緊研究制定鄉村振興法的有關工作,把行之有效的鄉村振興政策法定化,充分發揮立法在鄉村振興中的保障和推動作用。 因此,按照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則,制定出臺鄉村振興促進法。 從宏觀層面,通過突出城鄉規劃法引領,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規劃法治保障; 完善農村土地承包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土地承包經營權法治保障; 出臺集體經濟組織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集體經濟組織法治保障。
從微觀層面,利用我國現有的行政法規、規章制度體系,充分體現對相關工作的考核評估機制,制定相應工作預案,完善服務規程,將政府機關服務于基層落實到實處,用行政規范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嚴厲打擊涉及鄉村振興戰略落實的職務犯罪案件,加大對涉農工作公職人員的監察,以及對破壞農村社會體系、擾亂農業市場秩序、危害農村投融資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的打擊力度,用刑事法律規范營造鄉村振興戰略平安、穩定的發展環境; 對政府和鄉村、村民以及各社會經濟主體之間的民事法律關系進行規范。 在鄉村發展中,引導社會資源從正確、通暢的渠道向鄉村輸入發展,推動鄉村產業主體在平等、自愿的基礎上實現收益互惠互利,利用民商事法律規范的作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共贏局面。
三、推動法治鄉村建設,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
法治鄉村這一概念是黨中央以正式文件提出的方針策略,這一概念的提出,目的就是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行法治護航。 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把法治保障列入鄉村社會治理體制體系中,提出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新格局,確保鄉村振興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一)法治鄉村保障鄉村振興戰略
一方面法治鄉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驅動力。 法治鄉村作為治理有效的鄉村治理新格局,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一方面,法治鄉村也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法治保障。 鄉村振興戰略涉及的經濟、文化等都和法治有著緊密的聯系,保障鄉村振興戰略在農村經濟、文化發展中取得真真切切的成果,必須有法律的保駕護航。 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手段,保證順利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圓滿落實,必須高度重視法治鄉村的制度建設和規則保障作用,只有在法治的大環境下運行,才能保證“三農”工作取得累累碩果。
(二)提升法治素養,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 可見,法治素養的培育是法治鄉村建設的基礎工程。
一是發揮基層黨組織在全面推進依法治村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加大對基層法治機構建設力度,完善力量下沉、重心下移的法治工作方式,鼓勵法治負責人下基層,提升基層法治工作開展的新高度,提升基層法治人員學法用法的意識,提高依法辦事的能力。
二是推動普法宣傳,烘托農村法治氛圍,提高農村法治水平。 首先,要加強普法宣傳教育,相關法律部門工作人員應該定期到農村開展法律宣傳講座,并制定適合農村的法律宣傳手冊,發放到村民手中,讓村民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了解法律; 以貼近村民生產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切實加強調研,著重了解村民需要什么,切實做到哪里有村民朋友利益哪里就有法制宣傳,哪里有村民學法用法需求哪里就有法律宣傳服務,增強普法教育的感染力和滲透力。
三是創新普法宣傳方式,充分調動村民學法積極性。 普法人員應該充分利用村民身邊的鮮活案例,為村民分析、解讀法律條文,提高村民對法律的理性認知。
四是建立一支法治宣傳骨干隊伍,加大普法力度,提升農民群眾法治素養。 在村居(社區)黨組織中明確一名委員兼任法治宣傳員,司法行政部門應加強與組織部門、基層政府的工作聯系,不斷加強法治宣傳員法律知識培訓,進一步明確工作職責,加強履職考核,充分利用法治宣傳員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實際情況,履行好法治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社情民意收集員的職責,努力引導農村干部群眾遇事找法、辦理依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三)營造法治環境,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一是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制度建設,營造良好的法律氛圍。 農村的社會環境相對獨立和封閉,村民作為空間內的個體,相互之間的聯系相對緊密。 基層干部來自農村,對農村的經濟、文化的發展比較了解,他們的一言一行在村民心中具有一定的分量和權威性,他們對村民的心理所想也掌握的比較透徹,因此,基層干部在鄉村發展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扮演者關鍵的角色。
充分發揮基層干部的法律宣傳作用,擴大法律在農村的普及,使法治觀念深入村民內心,是農村法治建設的重要路徑。 要想發揮好基層干部的關鍵作用,必須對基層干部進行定期的培訓,讓他們第一時間熟悉法律的內容,提高其懂法水平、法律素養,讓他們成為農村普法“先鋒”,通過基層村干部的職責將法律滲透到農村事務管理中去,進而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圍。
二是完善“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切實發揮法律顧問對鄉村法治建設的推動作用。 村民遇到任何法律方面的問題,都可以咨詢法律顧問,并由法律顧問提出相關的法律建議。 法律顧問定期到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點現場服務,開展法治講座、法治宣傳,為群眾提供法律咨詢和法律援助,并參與人民調解工作為了這一措施能夠不走形式主義,就需要制定相關的工作考核制度,加大對法律顧問的職責履行的管理,激勵、引導法律顧問為鄉村(社區)治理提供法律意見。
為了更好的開展法律線上服務,提高村民學會使用線上平臺進行法律咨詢的水平,法律顧問可以在村民中創建微信工作群,通過網絡平臺,加強與村民、村(社區)基層干部之間的聯系,根據村民的需要,及時、高效、便捷的受理和解決村民的法律訴求,為村民提供更高效、更快捷、更專業的法律服務。
三是開展鄉村普法“五個一”工程。 即每個村(社區)設立一個法治宣傳平臺,定期更新法律信息; 創建一個法律書目閱覽角,給村民提供法律學習的空間; 制定一套法律學習制度,讓村民的學法意識更加規范和強化; 每個村(社區)安排一名“法律聯系人”,架起村民和法律服務工作人員的橋梁和紐帶; 每戶村民發放一張便民法律服務聯系卡,方便農民進行法律咨詢。
鄉村建設評職知識:鄉村振興方面論文發表方法
綜上所述,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法治保障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在落實的道路上會面臨重重困難。 需要相關部分齊心協力、雙管齊下,通力合作,嚴格執行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的精神,將法治建設作為“三農”工作開展的基石,構建鄉村治理新格局。
參考文獻:
[1]張帥梁.鄉村振興中的法治鄉村建設[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8(05):37-39.
[2]喻剛,楊正軍.試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法治保障[J].知行銅仁,2018(06):64-66.
[3]胡勝.鄉村振興離不開法治護航[J].人民論壇,2018(02):106-107.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1-02(01).
作者:邵煥舉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zflw/2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