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作者在這篇氣象論文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區劃質量,利用現有的資料進行基于柵格化的氣象災害風險評價與區劃,由于缺少相應的土壤性質、植被性質、水系分布等地形信息,局限了研究成果的質量。《 氣象科技 》 氣象科技是1973年創刊的,以刊發宣傳大氣科學和有關聯
作者在這篇氣象論文中為了更好地提高區劃質量,利用現有的資料進行基于柵格化的氣象災害風險評價與區劃,由于缺少相應的土壤性質、植被性質、水系分布等地形信息,局限了研究成果的質量。《氣象科技》 氣象科技是1973年創刊的,以刊發宣傳大氣科學和有關聯的科學各領域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為主,也刊載反映大氣科學各領域發展水平的綜合評述。
摘要在我國華東地區,高溫災害是一種頻發的自然災害類型。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極端高溫事件的出現頻率呈明顯增高趨勢。本文利用泰安市岱岳區各鄉鎮氣象災害調查資料及氣象站和鄉鎮氣象站觀測資料,從災害的危險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災減災能力4個主要因子進行高溫災害風險評價和區劃,從而提高對高溫災害的抗御能力。結果表明,岱岳區高溫綜合指數風險區域性比較明顯,總體而言,風險從中心區向周邊逐漸增強。
關鍵詞刪格化;高溫;風險評價;區劃;山東泰安;岱岳區
氣象災害是指由氣象原因直接或間接引起的災害[1-2],其本質是自然現象作用于人類社會的負作用,氣象災害的誘因可能是人類活動,也可以是自然變異[3-6]。在我國華東地區,高溫災害是一種頻發的自然災害類型。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出現極端高溫事件的頻率增高趨勢明顯[7],導致對人類生活與生產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在這種趨勢下,高溫風險受到各國政府和氣象學家的高度關注,因此有必要開展高溫變化規律的分析和區劃研究。
1研究方法
1.1資料來源
研究資料選取1981—2010年泰安市岱岳區氣象局氣象觀測數據以及2006—2010年10個鄉鎮區域氣象站觀測數據,以30年氣象資料為基礎,將各鄉鎮日最高溫度、月降水量數據通過插值和年代外推法加以應用;鄉鎮氣象信息員深入農戶走訪調查,總結得到災害調查資料。研究所用的人口密度、耕地比例、人均GDP等社會經濟數據來自2009年岱岳區統計年鑒。岱岳區氣象站處于泰山區中心位置,本研究僅基于岱岳區進行分析,考慮到災害風險區劃的完整性,因此將岱岳區氣象站資料賦予泰山區。
1.2災害風險評估原理
自然災害風險通常是脆弱性、暴露性和危險性的綜合作用結果,而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可有效降低自然災害風險度。因此,在災害風險評價過程中,危險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災減災能力4個因子均不可或缺,其中每個因子又由一系列子因子組成。表達式為:
災害風險=f(危險性,暴露性,脆弱性,防災減災能力)
1.3分析方法
1.3.1因子標準化。由于研究中所選因子的量綱不統一,所以要對各個因子進行標準化,以保證計算的準確性。本研究采用極大值標準化和極差標準化方法根據具體情況進行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1.3.2氣象資料插值方法。本研究采用線性回歸方法、趨勢面擬合等方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氣象資料的插值處理。
1.3.3層次分析法。為了對模糊、復雜而難以定量分析的問題作出決策,可以引入層次分析法,通過將復雜問題分解為若干層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間進行簡單的比較和計算,就可以得出不同方案重要性程度的權重,為最佳方案的選擇提供依據。
1.3.4加權綜合評價法。加權綜合評價法綜合考慮了各個因子對總體對象的影響程度,是把各個具體的指標的優劣綜合起來,用一個數值化指標加以集中,表示整個評價對象的優劣。
1.4鄉鎮柵格化原則
危險性影響因子主要考慮致災因子,因此各因子插值均采用Kriging插值方法。暴露性、脆弱性和防災減災能力的影響因子均為社會和經濟因子,缺乏相關的空間數據,所以均采用在本鄉鎮內平均分布給柵格的原則,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區劃的效果。本研究的分辨率為90 m×90 m。為了使區劃效果更好,風險分級均等分為6級。
2泰安市岱岳區高溫災害風險評價與區劃
2.1岱岳區高溫災害危險性因子評價與區劃
基于柵格化的高溫危險性區劃見圖1。可以看出,岱岳區高溫危險性總體呈明顯的條帶狀分布,由北向南危險性風險逐漸增強。具體各級別所占的面積及占總區域的比例見表1。可以看出,岱岳區高溫危險性各級面積差別不大,除最輕危險性分布面積較小,占總面積的2.66%,其余等級危險性面積均在20%左右。
2.2岱岳區高溫災害暴露性因子評價與區劃
基于柵格化的高溫暴露性區劃見圖2。可以看出,岱岳區高溫暴露性西部地區明顯高于東部地區,高暴露性區域較集中,但范圍小。具體各級別所占的面積及占總區域的百分比見表2。可以看出,岱岳區高溫災害暴露性以低風險性為主,占總面積的45.08%,圍繞徂徠鎮呈環形分布;高風險性主要集中于岱岳區西部,占15.16%;輕、中風險性分布較為零散,面積相當,均占總面積的19.44%;最輕風險性位于徂徠山、泰山周邊,受山體影響,高溫災害暴露性最低,占總面積的1.28%。
2.3岱岳區高溫災害脆弱性因子評價與區劃
基于柵格化的高溫脆弱性區劃見圖3。可以看出,岱岳區高溫災害脆弱性輕、低風險區分布較零散,中、高風險區較集中,全區脆弱性風險程度從中心區向四周呈降低的趨勢。
2.4岱岳區高溫災害防災減災能力評價與區劃
基于柵格化的高溫防災減災能力區劃見圖4。可以看出,岱岳區高溫災害防災減災能力,除了泰山區、滿莊鎮、大汶口鎮防災減災能力較強外,其他鄉鎮防災減災能力都較弱。
2.5岱岳區高溫災害綜合風險評價與區劃
基于柵格化的高溫綜合風險區劃見圖5。可以看出,岱岳區高溫綜合指數風險區域性比較明顯,總體而言,風險從中心區向周邊逐漸增強。輕度風險為黃前鎮、泰山區、大汶口鎮、滿莊鎮、徂徠鎮、角峪鄉、化馬灣鄉。這些鄉鎮高溫災害危險性、暴露性、脆弱性大都處于輕、低風險水平,防災減災能力較強;高溫災害高風險分布在山口鎮、范鎮、夏張鎮、馬莊鎮,這些鄉鎮高溫災害的危險性、暴露性、脆弱性大多處于中高度風險程度,且防災減災能力較弱。具體各級別所占的面積及占總區域的百分比見表3。可以看出,岱岳區高溫災害風險性以輕度為主,占總面積的51.13%,低、中、高、最高危險性面積呈遞減趨勢,分別為 16.07%、16.95%、13.06%、2.79%。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jlw/8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