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中學教育論文發表了中學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模式,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網絡技術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開放式教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當今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日益信息化的網絡能夠整合現有的資源和信息,這在無形中推動著學生管理
這篇中學教育論文發表了中學教育管理工作的創新模式,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網絡技術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開放式教育是時代發展的產物,當今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日益信息化的網絡能夠整合現有的資源和信息,這在無形中推動著學生管理方式的變革。
[關鍵詞]中學教育論文投稿,開放教育,管理工作
傳統管理工作中,學生的出勤率、聽課率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統計,特別是大學生,班級人數較多,不能夠全部點名,否則一節課就過去了,而老師由于人數太多,不能一眼看到誰沒有出勤,這就給了那些不來上課的學生一些機會。
不可否認,在學生管理工作的發展過程中仍然面臨著很多困難,教育體制改革是一項重要的工作。高校是為我國培養人才的聚集地,因此它在管理上必須要和時代相接軌,不能固守傳統管理模式,應當創新管理模式。
一、管理觀念的創新
在當今時代下,由于學生接觸到的信息不斷在發展,老師以及相關主管領導也應該追隨時代的腳步,更新管理觀念。首先就是要增加學生自主核心的地位,將單一性的課程變為多樣化的教學,網絡技術教育下,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學習,很多線上學習的方法日趨深入人心,線上學習的優點主要可以節省一大部分時間,而且可以在自己有時間的時候選擇學習,這樣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可以自主的調配時間,更好的充分利用。
更重要的一點,開放教育中,老師應當變教學為服務,用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因材施教,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性,老師應當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而不是簡單的讓學生像以往那樣接受學會知識,而不關注其內心的變化,成長與發展,應當把德育、智育、美育、體育以及勞動能力結合起來,共同發展,以供成為更優秀的學生。另外,突破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也尤為重要。以往班主任作為班級的主管老師,對于班級里的一切大小事務有決定權,在開放式的教育下,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決定權,分化管理內容,由學生自己管理,教師主要做服務和引導工作,這樣有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自我調配和自我管理能力,對于日后個人的發展也有積極的意義。
二、管理形式的創新
傳統的管理模式下,老師往往是主管,學生很少有自主決定權,班級里的一切大小事務都有班主任決定,任課老師在備課時更多的是盲目的根據自己的教學計劃來進行授課,很少對于學生的整體狀況或者是個體差異進行考慮,這對于學生的成長和全面發展是非常不利的。在開放教育的環境下學生不應該被一個圈所控制,老師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性。
首先,就是將教師單向的輸出變為師生之間雙向的交流,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溝通才能達到互相了解,老師若是想要更好的在開放式環境下進行教學,應當親自主動去了解學生,了解學生身心發展、思想狀態。傳統情況下,老師通過班委來了解學生,這有一定的弊端,因為通過一個人去了解另一個學生,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色彩,且并不能更直接的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如果老師能夠親身去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開放式的教學環境下因材施教,對于學生來說是極為有利的。
另外,老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了解和溝通,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步發展,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越來越便捷,不再像以往那樣受時空的約束,教師應當采取多領域、多方法、多角度的方式密切了解跟進學生的動態信息。可以通過打電話、發短信,甚至是一些社交軟件的利用,都能夠很好的進行溝通聯系,這樣也會讓學生覺得老師更親民,學生遇到什么問題也更愿意和老師溝通討論。
三、管理內容的創新
在以往的教學管理中,老師主要管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對于其他的方面較少重視。這是由國內的教育模式所決定的。學生們需要參加小升初、中考、高考,這些考試都需要筆試答題,雖然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但是試卷主要還是考察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很少考察到學生的其他方面,但是,我們現在提倡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單單是知識的教育,在現在的社會我們還要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培養,比如學生的情感培養教育,審美培養教育。
在開放式的教育中,應該培養學生的德育,不論一個人的知識學歷有多么厚重,都應該先立身立德,然后才能夠更好的立身于社會;應該擴展學生的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帶動學生在實踐中進行道德教育。
結語
總而言之,試點工作仍在繼續。開放教育學生管理工作應逐步走向管理對象的自我獨立、個性化、網絡化,管理模式社會化的方向,教師應逐步減少管理交易服務等內容,應加大道德教育和素質教育內容等培訓,教師的專業培訓管理,職業技能要求也不斷提高。表單用于內容,多樣化表單用于核心內容。教育目標和教學質量是我們所有管理服務活動的核心。學生管理工作應圍繞教育目標,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湘林.大數據時代的教育管理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4 (10):25-30.
[2]劉桂芬,甘紅纓,李志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程[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3]馬建青,朱美燕.大學生心理危機及其干預現狀的調查分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 (12):73-75.
[4]韋志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級網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中的作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 (2):80-83.
[5]楊靜.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現狀的調查分析與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 (12):63-66.
推薦閱讀:《學習博覽》雜志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公開發行的優秀期刊,學習博覽雜志具有正規的雙刊號。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jylw/18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