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玉米除草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除草工作也是玉米種植過程中始終要進行的,雜草的生長會對玉米的生長產生重要影響。農業論文發表玉米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雜草生長過旺,會在養分、水分、光照等方面與玉米植株形成爭奪,特別是玉米苗尚小的時候,雜草的長勢會
玉米除草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除草工作也是玉米種植過程中始終要進行的,雜草的生長會對玉米的生長產生重要影響。農業論文發表玉米中后期田間管理技術雜草生長過旺,會在養分、水分、光照等方面與玉米植株形成爭奪,特別是玉米苗尚小的時候,雜草的長勢會明顯優于玉米植株的生長,會對玉米生長形成抑制,不及時清除,玉米植株不能正常發育,導致減產甚至絕收。
《科學種養》雜志是農業種植方面專業期刊,雜志2006年在北京市創刊發行,以面向“三農”、服務小康、幫您創業、助您致富為宗旨,雜志的發行主要內容利于宣傳農業新政策、傳播農業新信息、推廣農業新技術、促進新農村建設、展現農村新面貌。
摘要: 玉米種植過程中,每個環節的管理對于玉米的生長都十分重要,都會對玉米的產量產生重要影響,整地、選種、播種、苗期管理、水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都必須做到細致,才能確保每個環節都不出問題,保證玉米的良好生長,為高產穩產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重點對玉米中后期的田間管理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玉米;中后期管理;病蟲害
1中耕
玉米在拔節至小喇叭口期間,也就是玉米長到6~10葉展開這段時間,這時要及時進行中耕,中耕可起到松軟土壤的作用,對于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提高通透性都十分有利,極大地促進玉米根系的發育,對于壯苗增產有明顯的效果。另外通過中耕,還可以清除一部分田間雜草,減少雜草的抑制,也能破壞地下害蟲的生存環境,為玉米的良好生長提供環境。
2水肥供應
2.1追肥
玉米是一種植株高大的作物,對養分的需求較大,所以在中后期,為了提高產量,必須要保證生長及生殖所需養分,可結合中耕進行施肥,肥料以氮肥為主,可采用集中靠近根部穴施或條施后深覆土的方式進行,不要把肥料撒施在土壤表面,采用條施或穴施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時也能防止燒苗。肥料的用量可根據玉米植株的長勢及地力情況來決定,一般土壤地力較弱而且基肥又不足的情況下,要加大追肥量,以確保玉米植株生長所需的養分。苗壯才是穩產高產的基礎,對于倒伏及病害也有一定的抗性。
2.2水分管理
玉米對水分相對敏感,在玉米生長到中后期,葉片展開后,光合作用加強,對水分的需求量很大,一旦缺水將會影響到玉米的生長,所以必須要保證玉米苗期的水分充足,及時進行灌溉。但是玉米苗期要注意防澇,因為玉米整個生育期,苗期相對耐旱一些,但卻怕水浸,一旦遇到暴雨導致田間積水,短期就會使玉米出現葉片發黃而生長不良的情況,因此要及時進行排澇,避免水浸。而玉米在孕穗至灌漿期對于水分的需求也是較多大的,相對耐澇一些,但如果缺水,則會影響結實、灌漿,要及時進行灌溉,滿足玉米的結實需要。
3 及時除草
雜草也為一些病蟲害的發生提供了條件,降低田間的透風性,所以必須要及時進行除草,原則是“除早、除小、除了”,現在多采用除草劑噴施的方式進行,在使用時要分清所針對的雜草類型,注意用法和用量,避免使用不當而產生藥害或者達不到除草目的,要做到科學用藥,降低成本,同時也要避免環境污染。
4 合理調整密度,防止倒伏
玉米倒伏是導致玉米減產的重要因素,多發生在玉米生長的中后期,倒伏的原因很多,例如玉米品種自身的原因,氮肥施用過量植株發生徒長的原因,玉米營養不良莖稈纖細的原因,病蟲害的原因以及密度不合理導致整體植株細弱等,所以針對玉米的倒伏情況要認真分析,采取針對性的措施進行防治。生產實踐中多采用加強田間管理,通過各個環節的控制來達到防倒伏的目的。例如選用耐密抗倒品種、通過合理密植促進玉米植株粗壯、及時進行中耕加強根系發育、清除弱小株空稈株等措施來防倒伏。如果發現密度過大,倒伏可能會產生,則要噴施生長劑,來對植株的生長進行調節,例如在孕穗前噴施50%矮壯素水劑200倍液,能起到很好的防控效果。
5 病蟲害防治
玉米植株高大,莖葉中含水較多,而且莖稈中含有一定的糖分,是一種病蟲害較多發的作物,特別是近些年來玉米市場銷路一直看好,玉米主要產區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而且多呈連片種植,更給一些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帶來了條件。常見的病害有葉斑病、莖腐(青枯)病、矮花葉病等。常見的害蟲有玉米螟、粘蟲、棉鈴蟲、蚜蟲、地下害蟲、薊馬等。無論是病害還是蟲害,一旦發生不加以控制,就會大規模大面積發生,給玉米的生長帶來嚴重的危害,輕則導致減產,嚴重的甚至導致絕收。2012年東北地區發生嚴重的粘蟲災,導致大部分地區的玉米絕收,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損失,所以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一定要密切關注植株的長勢,及時發現病蟲害發生的苗頭,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防控,盡可能把病蟲害控制在發生初期,確保玉米的良好生長。可以綜合采用農業、物理、生物、化學等防治手段,及時有效的對病蟲害進行防治。
6 適時收獲
玉米植株正常成熟時苞葉逐漸老皮干枯、松散,籽粒“乳線”消失,基部形成黑層,顯出籽粒特有光澤。含水率一般在30%左右。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過早收獲,含水率偏高,容重低,霉粒、破損粒多,商品品質差,既影響產量又影響品質。要等到玉米充分成熟,或至少要等到果穗完全老皮后才可收獲。適當晚收,利于玉米產量增加和品質提高。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nylw/10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