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本篇文章是由《 中國臨床解剖學 》發表的醫學論文,旨在加強解剖學基礎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工作緊密結合,以促進現代臨床醫學的發展,側重發表與臨床應用密切相關的應用解剖學、實驗形態學、臨床生物力學等方面的學術論著。 摘 要:目的:總結人類偏肺病毒急
本篇文章是由《中國臨床解剖學》發表的醫學論文,旨在加強解剖學基礎理論研究與臨床實踐工作緊密結合,以促進現代臨床醫學的發展,側重發表與臨床應用密切相關的應用解剖學、實驗形態學、臨床生物力學等方面的學術論著。
摘 要:目的:總結人類偏肺病毒急性感染患兒的診斷經驗和臨床特點。方法: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對79例急性感染人類偏肺病毒的嬰幼兒進行快速診斷,及時給予抗病毒治療及對癥治療。結果:79例患兒,臨床診斷為肺炎22例,支氣管肺炎18例,毛細支氣管炎17例,急性支氣管炎11例,喘息性疾病如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等11例,全部患兒痊愈,未出現并發癥,病程5~21 d,平均住院天數8 d。結論: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技術檢測人類偏肺病毒抗原,操作和實驗方法簡便,診斷快速準確,有利于早期病因治療,縮短病程,具有重要的社會經濟效益。
關鍵詞:嬰幼兒;人類偏肺病毒;直接免疫熒光;診斷
呼吸道病毒是嬰幼兒冬春季感染性疾病的主要病原,研究表明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和流感病毒(Inf) 較常見,但是有部分患者仍無法確定其病原。人類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 歸屬于副黏病毒科偏肺病毒屬,是偏肺病毒屬里的第一個被發現能夠引起人類致病的病原體。它可以部分解釋以前不能診斷的病例,無疑減少了呼吸道感染中病原未明者的比例,同時也提示了要重新對各種呼吸道病毒在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進行評估,對完整認識兒童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譜是很好的補充。分析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收治的79例hMPV感染的患兒資料,總結相應的診斷經驗和臨床特點,以期早診斷,早治療,緩解癥狀,減少交叉感染機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0年10月~2011年1月間因急性呼吸道感染入院治療的患兒,共計864例,年齡1個月~14歲,中位年齡2歲。診斷參照《實用兒科學》的相關標準[1]:①急性起病;②臨床表現為咳嗽、咯痰或發熱等呼吸道癥狀;③X線及實驗室檢查符合呼吸道感染征象。
1.2 診斷方法:入院24 h內即采用無菌負壓抽取痰液法,將塑料導管經患兒鼻腔插入7~8 cm達到咽部以下,吸取鼻咽部分泌物1~2 ml至無菌的0.9% NaCI溶液吸瓶中送檢,樣本置離心管中用漩渦混合器震蕩成懸液,1 500 r/min離心10 min,棄上清液和黏液層,沉淀物加適量PBS調整至適當細胞濃度,微管吸取上述纖毛柱狀上皮細胞懸液制作細胞片,在樣片上點樣,每點加25 μl細胞懸液,自然干燥,冷丙酮固定10 min,風干。在樣片和對照片的每個細胞點加l滴hMPV熒光抗體,37℃溫盒孵育30 min,用洗滌液洗滌后加1滴封閉液,封片后在熒光顯微鏡下觀察結果。D3-DFA hMPV抗原免疫熒光檢測試劑盒購自美國DHI公司,以上步驟均按說明書進行操作,采用試劑盒內陽性和陰性對照標準,并按陽性標準(200倍顯微鏡下每視野找到≥2個綠熒光細胞即為陽性)判斷結果。熒光顯微鏡為日本Olympus BX60。
2 結果
對864例患者的痰液標本進行hMPV抗原檢測,有79例呈陽性,占9.14%,被hMPV病毒感染的上皮細胞均顯示典型的綠色顆粒狀熒光。79例患兒中,男52例,女27例,男女比例約為2:1,年齡2個月~4歲3個月,中位年齡10個月,其中≤2歲的患者占90%。入院后體溫高熱(39℃以上)2例,中等熱(38℃~39℃)29例,低熱(38℃以下)40例,體溫正常8例,平均退熱時間2.5 d。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大部分在正常范圍或偏低,咽部痰液培養陰性,衣原體、支原體和7種常見呼吸道病毒檢測(RSV,甲、乙型流感,Ⅰ、Ⅱ、Ⅲ型副流感,腺病毒)均陰性。臨床診斷為肺炎22例,支氣管肺炎18例,毛細支氣管炎17例,急性支氣管炎11例,喘息性疾病如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等11例。確診hMPV病毒感染后及時給予利巴韋林或干擾素抗病毒治療,輔以對癥治療,對發熱、嘔吐、腹瀉等給予相應處理,對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或憋喘的患者行霧化吸入治療,以癥狀消失、體溫正常、復查胸片明顯好轉作為痊愈標準。所有患者均痊愈,未出現并發癥,病程5~21 d,平均8 d。
3 討論
hMPV是2001年由荷蘭學者Van den Hoogen等從呼吸道感染的兒童中首先發現并報道,近年來世界各地均有hMPV感染流行病學報道,提示該病毒的全球流行[2]。目前研究表明hMPV感染的流行病學特征和臨床表現與RSV感染相似,主要在冬春季流行,是社區兒童感染的重要病原,可以在任何年齡組引起感染,5歲以下兒童是易感人群。據統計北京地區冬春季6歲以下呼吸道感染兒童鼻咽洗液常見病毒陰性者中hMPV陽性率達30%[3]。在臨床工作中,hMPV感染患者癥狀各異,輕者表現為咳嗽、發熱和流涕等上感癥狀,重者表現為下呼吸道感染,可誘發毛細支氣管炎、肺炎和哮喘等喘息性疾病,Garcia-Garcia等提出hMPV是引起哮喘的誘因之一。本研究檢測到的hMPV感染患者年齡多在2歲以下,提示嬰幼兒感染更為普遍,臨床診斷以肺炎、支氣管肺炎和毛細支氣管炎多見,另外在喘息性疾病如哮喘、喘息性支氣管炎患者中也檢出陽性病例,與國外文獻報道相似,提示hMPV感染可能是引起兒童喘息性疾病的誘因之一[4]。
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報道多種檢測hMPV的方法,傳統病毒分離方法可用于檢測活病毒,RT-PCR可檢測病毒RNA,但hMPV在細胞培養中生長緩慢,且條件要求高,PCR方法雖然快捷方便,但不同病毒診斷實驗室間質量控制水平參差不齊,都很難在臨床廣泛推廣[5]。本研究采用直接免疫熒光法,其原理是用FIFC標記的hMPV病毒特異性單大隆抗體與細胞中相應的病毒抗原結合下,形成抗原抗體復合物,熒光顯微鏡下細胞內顯示蘋果綠熒光,研究認為該法的敏感性可達94.1%,特異性為96.8%[6]。熒光顯微鏡直接觀察病毒病原體,特異性高,診斷直觀快速,實驗條件簡便,對于急性呼吸道感染者可以早發現、早治療,減少住院時間及不必要的抗生素治療,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hMPV作為新發現的感染人類的肺病毒,目前臨床缺乏明顯有效的治療藥物和預防hMPV感染的特異疫苗,主要采用常規的抗病毒和對癥支持治療,防治并發癥,因此加強早期快速、規范化的診斷和隔離顯得尤為重要,其病原學、流行病學和臨床特征都有待進一步深入的研究。
4 參考文獻
[1] 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169.
[2] Van den Hoogen B G,De jong J C,Green J,et al.A newly discovered human pneumovirus isolated from young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J].Nat Med,2001,7(6):719.
[3] 朱汝南,錢 淵,鄧 潔,等.北京地區六歲以下兒童急性呼吸道偏肺病毒感染[J].中華兒科雜志,2003,41(6):441.
[4] Garcia-Garcia ML,Cairo C,Perez,et al.Prevalence and e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metapneumovirus infections in hospitalized in-fants in Spain[J].Pediatr Pulmonol,2006,41(9):863.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yxlw/5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