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反不正當競爭法對規范市場行為,形成良性競爭環境,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在這篇經濟法論文中分析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完善措施。《 經濟法論壇 》是本著學術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宗旨,繼《經濟法博士精品文庫》之后創辦起來的,一方面為
反不正當競爭法對規范市場行為,形成良性競爭環境,具有重要作用。作者在這篇經濟法論文中分析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局限性,并提出了完善措施。《經濟法論壇》是本著學術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宗旨,繼《經濟法博士精品文庫》之后創辦起來的,一方面為廣大經濟法理論和實務工作者展示學術研究成果和進行學術交流提供更加廣闊的平臺,另一方面也為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科建設開辟一個新的學術陣地。
【摘要】《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于鼓勵公平競爭,反對不正當競爭,保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是頒布于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之初,其自身的缺點和不完善性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逐步顯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盡快完善這一法律,以使其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反不正當競爭法;不正當競爭行為;局限性;完善
一、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局限性
(1)“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定義缺乏概括性的一般條款。與其他法律相比,反不正當競爭法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因為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也正是基于這一原因,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采取的是具體列舉的方式,缺乏一般性條款,對所列的每一種行為都有明確的適用界限,但又不可能涵蓋現實生活中存在的一切不正當競爭行為,無法克服法律的不周延性和滯后性等缺陷。目前,很多不正當競爭行為已經超出該法所規定的11 種不正當競爭行為。這些不正當競爭行為由于我國尚未出臺相關法律且概念界定不明確,使得司法、執法部門束手無策。(2)反不正當競爭應以民事責任為主。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定,是行政、民事、刑事三種責任并存的制度,主要以行政責任為主。以行政責任來體現對違法者的制裁,則過分地突出了行政強制的作用,相對人只是被動地接受處罰,同時對受害者的保護也只能是間接的、有限的。而且當前我國行政執法還未完全到位,沒有達到反不正當競爭所要求的水平,這勢必影響誠實經營者和消費者反不正當競爭的積極性。由于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活動多為民法、經濟法的調整范圍,行政手段應該從宏觀的角度規范市場行為,而注重民事責任,較少突出行政處罰有利于市場主體自覺、自發地遵守市場規則,杜絕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發生,因此,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應以民事責任為主,輔以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3)對不正當競爭行為應加大處罰力度。《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十條規定,不正當競爭者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有兩種情況:在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能夠明確計算的情況下,其賠償額為被侵害人的損失加被侵害人因調查侵權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被侵害的經營者的損失難以計算的,其賠償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利潤加被侵害人因調查侵權人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上述處罰顯然是比較輕的。不正當競爭行為造成的損害不同于一般民事侵權損害,它不僅影響權利人的權利,也破壞市場競爭秩序,損害公共利益。因此。應該加大處罰力度,要求其承擔懲罰性賠償,使之為損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而付出沉重代價。
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完善措施
(1)立法中應明確區分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其他違法行為。《反不正當競爭法》中規定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表現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有些行為不僅觸犯了《反不正當競爭法》,而且還觸犯了其他法律,如《商標法》、《專利法》、《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等。這種法規競合給檢查監督機關和人民法院的執法和司法帶來一定的難度。一般情況下,處理法規競合應遵守“擇一從重”的原則。但筆者認為,這種不分行為性質,一律從重的做法并不符合現代法治的精神,我們應當從違法行為的構成要件來認定某一行為的性質,從而由有權機關正確適用相關法律,追究相關的法律責任。(2)應強調解釋的及時性,不斷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隨著市場競爭行為的日益增多,必將產生新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為了強化《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市場規制作用,有必要對《反不正當競爭法》作適當的補充。但是,立法程序比較復雜,而且還要注意法律的相對穩定性,不能頻繁地修改法律,以免市場主體無所適從。我們可以通過對法律的解釋,來不斷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在解釋時,從技術上也可一反以前的做法,沒有必要在一個文件中對《反不正當競爭法》作全面系統的解釋,可以根據需要,及時地對個別問題加以解釋,提高解釋的時效性。
《反不正當競爭法》是市場經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法律,也是政府規范、監督市場秩序的重要手段。在建立法治國家的今天,對法律的正確運用應以對法律的正確理解為基礎。政府部門應如何依法行使自己的行政管理權,實現權力機關的立法目的,建立一個規范而健康的市場機制,將是對政府的一個嚴峻的考驗。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zpfmc.com/zflw/8319.html